国家出台全面两孩政策后,迎来生育高峰,而我国助产士教育严重落后于现实需要和国际标准。针对这一现状,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建议,建立独立的助产士高等医学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助产士教育的质量,实现母婴工作的供给侧改革。
王松灵说,世界卫生组织等推荐助产士人才培养应是本科及以上教育,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部分不发达国家,助产士教育多为本科及以上,而我国86.4%的助产士最高学历为大专及以下。
王松灵建议,建立独立的助产士学科专业,改变现有的助产士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学科的被动局面。充分重视助产士作为独立执业专业人士在母婴健康工作中所扮演的关键作用,以全面系统规范的助产教育培养助产领域的临床工作者。同时,改变现有助产专业和妇幼专业起点低的问题,改为高等教育,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有条件时设立博士专业学位。现阶段通过调整学位设置,优先发展助产士本科教育,在医学院校、护理学院等设立本科起点的助产士专业,积极开展助产士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以培养具备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的综合性母婴健康人才。
王松灵还建议,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和职称系列中,增设助产士专业系列,根据助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助产工作的职责和内容,设置独立的助产士职务以及相应的能力评价标准。参照加拿大、日本等国允许助产士拥有独立执业资格的做法,让助产士真正独立完成相关助产工作,在团队中独当一面,履行应有职责,令助产士的职务与医、护、技并列以自成体系。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