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车间内
当社会各界在关注疫情发展的时候,公司负责人、南平致公党员江益民提前将目光瞄准了疫后面临的“灾后重建”。“防控到位,是企业复工的第一前提。”正如公司一楼大厅悬挂的“防疫”宣传标语一样,江益民始终把疫情防控放在第一位。
“2月12号左右,我就在为复工复产做前期准备工作了,口罩、体温枪、消杀用品等必须准备充足,让员工放心来复工。”江益民介绍,公司员工大部分是本地人,对于少量的外地员工,他则要求他们提供当地开具的健康、行径路线等证明。
不仅武夷山,公司在省内外十多个地区的原材料加工分厂也已全线开工,90%的员工已陆续到岗。“逆境之下,小企业需要大企业的扶持才能更好地抵御危机,大企业需要小企业的支撑才能谋得长远。”江益民联合一批竹制品生产上下游企业发出倡议,共克时艰,并承诺2020年企业不裁员。
正华竹木是一家出口型竹制品企业,与国外市场往来密切。在全力为自己企业复工复产谋划的同时,江益民还在为当地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没有办法买到口罩,急需!”大年初三,江益民接到了武夷山市委统战部部长吕琳的电话。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口罩成了紧缺物资,很难买到。“菲律宾、日本一些街头的药店还能顺利买到口罩,我让朋友帮忙多买一些。”江益民说。很快,他在菲律宾的朋友联系到了100万只一次性口罩,就在付款的时候,这批口罩被同胞们“抢”走运往武汉了。所幸,日本的朋友帮他筹集到17800只一次性口罩。
货买到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怎么把物资运回武夷山。当时日本飞国内的航班已经取消了很多,他只能托朋友把这批口罩运到香港,再从香港转机到福州,最后从武夷山派车到福州机场把这批“远道而来”的口罩运回当地,并分发到一线“抗疫”人员手中。
“随后,东京的药店也开始限售口罩,一人最多买三盒。”为了能多买一些口罩,江益民又联系自己在俄罗斯鄂木斯克州的分公司。“我和他们说了国内的疫情情况,希望得到帮助。他们颇受触动,专门安排了4个俄罗斯人开启了‘人肉背货’模式,每天天一亮就出门购买口罩,往返于分公司方圆800公里半径内不同的药店。”江益民说。
通过多天的购买,一点点积攒,他的俄罗斯朋友“蚂蚁搬家”一般囤了22000只口罩,千里迢迢飞越三四千公里到莫斯科再转机北京,最后分批捐赠给武夷山市政府,以及五夫镇、洋庄乡的一线防疫人员。
此外,江益民还利用自己国外的“朋友圈”,呼吁华人为祖国疫情捐款捐物。目前,100多万元的医疗物资已运往武汉抗疫一线。“我只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借助致公党‘侨海’优势,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小事。”江益民说,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打赢这场“战役”。(徐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