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鹍,致公党厦门市委原专职副主委,曾任厦门市侨联副主席,现兼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党史研究与党务工作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委员会顾问、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名誉教授、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发展顾问委员会委员、集美校友总会顾问、香港集美校友会名誉会长、集美侨校香港校友会永远名誉会长。
王起鹍出生于缅甸,青年时代他在嘉庚先生报国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回国求学参加祖国建设,特殊的经历让他与侨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也对我们的邻国缅甸造成威胁。3月31日上午九点多,王起鹍突然接到一通来自缅甸曼德勒市的求助电话。曼德勒市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省的省会,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东岸,人口约75万,其中华侨华人约7万,同时也是缅甸中部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电话那头的李继训先生是缅甸著名侨领、曼德勒金多堰慈善总会会长李祖才的儿子,同时也是曼德勒两大医院的总院长,他焦急地告诉王起鹍,根据当地政府卫生部的要求,医院急需购买一批中国的口罩和防护服支援政府防疫,并确保在泼水节之前(4月11-19日为当地“泼水节”)运达缅甸。然而作为疫情防控的紧缺产品,短期之内筹措到相当数量的防护用品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心急如焚的他想到了缅甸华侨的老朋友王起鹍。
在电话里了解到缅甸防疫物资短缺的困境后,王起鹍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帮助。一番打听下来才知道,虽然厦门各厂家都在加班加点生产,但目前防护服等仍然是供不应求的紧缺产品,大部分远销到疫情严重的欧美国家,许多出口厂家的订单已经排到5-6月份,缅甸方面需要的防护用品一时难以筹集。得知厦门大宗防护品脱销的情况后,身在曼德勒的李继训非常心焦,他觉得自己作为海外华侨,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委以重任,却无法完成托付,原本燃起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看到李继训的失落,王起鹍也感同身受——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缅甸的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国内“疫情”爆发之初,他们也毅然伸手援助。数十年的海外联络工作经历,让王起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海外华侨华人真正需要时,我们致公党人不能袖手旁观……
常规渠道的购买不行,王起鹍开始寻求侨界组织的帮助,在求助于致公党厦门市委和市侨联的同时,他又辗转通过同安区侨联主席林一亭联系,最终得到了厦门宸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义芳的帮助。林义芳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一特殊“任务”,她当即与李继训取得联系,双方很快达成协议,林义芳找到了缅甸政府许可的医药防护用品进口企业——弓立(厦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弓立”抽掉其原有的一部分订单份额,大力支持缅甸华侨的防疫工作。
此后,饱含着厦门人民关心支持的防疫物资陆空并进,踏上了西去缅甸的征途: 4月1日,“弓立”与李继训签订了第一批共5万个N95口罩的合同, 4月3日这批爱心口罩从厦门空运发货,4月4日到达云南瑞丽出口,顺利抵达缅方;4月4日,“弓立”与李继训又签订了第二批一万件防护服的合同,防护服以专车连夜赶路,历经40多个小时于4月6日抵达云南瑞丽口岸。
收到防护品后,李继训如释重负,他高兴地表示,感谢王起鹍的热心帮助,感谢厦门人民的热情支持,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深合作,在缅甸共同创建医疗用品(口罩)厂。
看到防疫物资如约输往缅甸,年逾七旬的王起鹍也倍感欣慰,他说中国和缅甸山水相连,比邻而居,长达2100公里的边界,见证着中缅世代的胞波情谊。如今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帮助缅甸,协助当地华侨抗击疫情,既是我们致公党员与海外侨胞心手相牵、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也是促进各国同舟共济、携手抗疫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