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侵袭广州。暴雨赶走了广州的暑热,却丝毫没能降低广州致公摄影联谊会会员们的热度。由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组织策划的“同心致福·大爱连州”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于去年12月启动,并决定今年为连州编辑出版《发现连州》大型画册,帮扶连州,宣传连州。为了这本书的出版,摄影联谊会的会员们已经在半年时间里四赴连州,深入连州各地采风创作,拍摄了几千幅精美照片。如今,会员们怀揣着致公党员们的大爱之心,再次走进连州。
寻古探幽
剡溪若问连州事 惟有青山画不如
连州,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粤湘桂三省交界处,地处南岭的南麓,境内崇山峻岭,丘陵星棋分布,三面群山踞险,一水濛环。连州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开始建县,自古是中原往南粤的重要通道。
湟川三峡是连江流域的其中一段,属喀斯特地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的山山水水雕塑成一条兼有漓江山水之秀美,又有长江峡谷之奇趣的诗画走廊,两岸风光如诗如画。
连州秦汉古道曾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最早官道之一,比韶关梅岭古道的历史还要早上千年。古道连接着星罗棋布的古村落,而古村落也成了古道上的一座座驿站,更令人惊叹的是,古道的其中一段竟然隐藏在连州地下河当中。行走在沉睡千年的古道上,吟诵着古代文豪留下的千古诗篇,一种穿越时空的感悟油然而生……
连州历史文化厚重,名人辈出。赵佗、韩愈、刘禹锡、岳飞等古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刘禹锡贬任连州刺史期间,除了给连州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文章,更开创了重文兴教的传统。刘禹锡来连州之后,连州诞生了本土第一位进士,而在整个唐宋时期,连州总共产生了138位进士。其中有唐代两度为相的刘瞻,南唐诗人孟宾于,北宋年间双双同登进士第的陈铨和陈铸两兄弟,还有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红七军重要将领冯达飞等。刘禹锡《问大钧赋》中的“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至今仍然是连州学子的座右铭。
连州市是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形成了既多元化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其中,节庆民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近年来,连州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散发厚重历史气息的古迹、散布在田野乡间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吸引着喜欢慢生活人群的眼球。
连州就像一个养在深闺未人知的清秀佳人,正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语言,慢慢的展示在世人的眼前。让人惊艳,让人遐思,让人想去探究…
难怪当年刘禹锡也感叹“剡溪若问连州事,惟有青山画不如”
竞
连州西岸扒龙船 和谐共享为传承
西岸的民间龙舟赛被称为“扒龙船”,已有100多年历史,每年端午的“扒龙船”都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当日的西岸格外欢庆,家家户户高朋满座,在外务工经商的游子这天也要赶回家来,分享这喜庆的气氛。
6月9日上午,在致公党广州市委副主委、连州市挂职副市长陈磊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0多人奔赴连州的西岸镇。进入镇内,立刻被一种喜庆的气氛所感染,锣鼓声、鞭炮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街道上,民居前洒落了一地的爆竹纸屑,远看如同铺上了红地毯;空气里弥漫着美酒的醇香和佳肴那种令人垂涎的味道……
吃过用地道食材烹制的龙船饭,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去寻找拍摄的最佳位置。而沿途的风景又让他们不得不驻足捕捉着一些有趣的画面:村民和游客们在龙舟上挥桨泼水,体验龙舟摇曳的乐趣;长者们坐在大榕树底下,抽着长长的旱烟斗,沧桑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调皮的孩子正缠着奶奶要买那印着各种卡通的气球;壮年们把大鼓从祠堂抬到河边;祠堂广场上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花鼓戏……一切是那样喜气洋洋而有趣。
在陈市长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在比赛前“占领”了河边一幢四层民居。在楼顶放眼眺望,古桥后的远山在鞭炮烟雾下若隐若现,龙舟在水上穿行,两岸万人空巷,古老的房子与七彩的遮阳伞相映成趣……好一幅祥和的山村水墨画。
下午2时,“扒龙船”正式开始,7条披红挂彩的龙船在西溪河上来回比试,龙船各显神通,选手们在河道中赛得热火朝天,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哨笛声、花炮声、锣鼓声、喝彩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有的村民追随着本村的龙船,以投掷鞭炮为选手鼓劲,
岸上河中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一时间,我们的长枪短炮齐齐登场,在楼顶上一字排开,相机的咔嚓声不绝于耳。西岸赛龙舟准确来讲应该叫游龙舟,独特之处是不以竞赛为目的,而是让村民在竞赛中感受乐趣,增进村民的团结合作和村与村之间的交流。
在西岸,“扒龙船” 不仅是节日里的娱乐,而且是和谐共享的体现,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第五代
寻幽探胜话古村 内里乾坤待挖掘
在陈磊副市长的陪同下,我们去了元壁村等几个村落。元壁古村始建于宋代年间,距今约1000多年。进入古村,你可以看到李氏宗祠前昂首向上的石狮子,青石旗杆座上雕刻的文字和一座座雕梁画栋、飞桅高翘的老屋;还有那那白氏古庙中的对联和那间“横梁书屋”,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北宋初期间一位为平定岭南、统一全国而立下赫赫战功的平南向导官、刑部尚书的风采和韵味。村头石凳上纳凉的古铜肤色的老人、祠堂前玩耍的小孩、青砖屋里咧着嘴冲我们笑的老妇、石板桥下穿屋而过的流水潺潺的小溪……一切景象令古老的村子显得生机勃勃。大家边走边拍,在一个能拍下古村全景的楼顶上,古村最远处一座土黄色的两层洋楼映入眼帘,摄影人敏锐的眼光告诉我们,这座小楼一定内有乾坤。村书记马上把我们带到了楼前。该楼依山而建,是砖木结构的民国建筑,结构是拱门回廊的西洋风格,与广州的大元帅府相似。门前的圆弧形石阶已经长满了青草,右侧一棵仍然郁郁葱葱的古树,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据村书记介绍,这原来是广东省立女子学校的旧址。省立女子学校为什么会选址于偏僻的山村?原来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军的轰炸,国民广东省政府曾五度迁往连州,当时连州百业兴旺,一度是粤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省立女子学校出现在这就不足为奇了。
连州的古村落里还藏着多少这样的故事?也许,这就是我们数度走进连州而乐此不彼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