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拜谒许世友将军墓
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
在“七一”中国共产党的94岁生日来临之际,中国致公党郑州总支部组织骨干党员30多名,赴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开展“重走红军路”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传统爱国精神教育和党性锻炼。
6月27日,30多名致公党员乘坐大巴来到新县。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境内有许世友将军故居等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200多处。
党员们首先参观了许世友将军故里,拜谒了将军墓,并步行30分钟,重走了红军当年走过的道路。许世友将军出生于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一个贫苦农家。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许世友将军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将军参加革命后,当地反动民团曾放火烧过两次,将军的母亲后来进行了重新修建。故居门头上悬挂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的“许世友将军故居”牌匾,于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墓地位于故居西北部,由南京军区修建,约90平方米。墓前耸立一块高3.12米,宽0.25米的花岗岩墓碑,正面的“许世友同志之墓”和背面的碑文都是书法家范曾题写。
在近六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许世友将军英勇善战,出生入死,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处事果断,雷厉风行,他那开拓新局面的气魄、勇于创新的精神、崇高的品德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28日上午,党员们一起参观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和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1931年5月12日,为适应鄂豫皖苏维埃运动的扩大及红军队伍的发展,根据中央指示,在新集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省委在这里办公,指挥和领导根据地的斗争。该旧址位于新县县城中心首府路62号,大门上面悬挂着1980年徐向前同志题写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匾额。
198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投资在新县县城兴建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了馆名。全馆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包括主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英雄山景区、兵器园四部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烈士陵园建于1957年,占地330亩,由大门、烈士浮雕墙、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堂、革命斗争史陈列室、吴焕先半身塑像、烈士纪念亭、烈士墓地八大部分组成。园名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这里安葬着近百位烈士和红军将领的骨灰,是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上午11点参观结束后,党员们集中在宾馆会议室,召开“学习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座谈会。首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员们分别畅谈了本次红色之旅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这次“重走红军路”学习实践活动,党员们深切缅怀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追思他们的丰功伟绩;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追寻当年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的足迹,全面感受先烈们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艰险的战斗历程。党员们一致表示,一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承革命先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强化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创业意识,保持和发扬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优良传统,坚定早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