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战系统都把致公党称为“华侨党”意思是说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影响人生历程的重大事件,至今都使我难以忘怀。
28年前,我任锦州市电话设备厂厂长期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企业厂长,正是这次到省里领奖我与致公党结缘。在辽宁省政府会议室里我与身旁的一位老先生攀谈,他就是当时任致公党辽宁省委主委的张育明老先生,当时同张老对话的情形至今难忘。张老先生详细的询问了我的各方面情况,同时向我简要的介绍了一下致公党的发展史,并说:“你加入致公党吧!我介绍你入党。”这句话为我展示了我从未接触过的另一片天地,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回到锦州,认真回味与张老的谈话,同时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首先要从思想上找到正确方向,而致公党就是可以为我指引正确前进方向的灯塔。一定要加入致公党,这就是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找到致公党锦州市委会后,见到了时任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主委的何承裕老师。通过自我介绍,向何承裕主委表明我要求加入致公党组织的愿望,何承裕主委对我详细介绍了中国致公党的性质与发展历史和致公党锦州市委的现状。记得当时何主委送给我很多关于致公党的方面的书籍资料,还送给我一本《中国致公党章程》,让我回去好好看一看,学一学,如果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一时冲动的想加入致公党再去找他。同何主委谈话,我的内心平复了许多,头脑也冷静了下来,通过一段时间对《党章》的深入学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同奋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致公党形成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其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热爱祖国、致力为公、团结奋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良传统。通过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加入致公党的决心。面对《党章》,发自内心的写出了我要加入中国致公党的申请。
1993年,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国致公党党员,这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最精彩的一步。加入致公党以后,我从心灵深处有了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在致公党这个大家庭里,随着同致公党领导和其他党员的不断接触,学到了更多东西,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自己还有太多的不足,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来提升自己。那时候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历经不懈的学习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积极参加致公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思想上有了飞跃的发展。所有的努力得到致公党领导和党员的认可,通过组织培养、教育加上个人的努力,我在党内先后担任直属支部副主委,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古塔区工委副主委、主委,市委委员等职务。1997年我调到古塔区工作,任工商联副会长兼侨联主席。由于工作认真,表现突出所在的古塔工委被致公党锦州市委评为“四个一”工作组织奖,本人被省侨联评为先进工作者,被省委统战部评为“辽宁省统战工作先进个人”、省统战系统“三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被致公党中央评为优秀组织工作者。
2006年经过考核,被调入致公党市委工作,任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这不仅是给了我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更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一种认可,不仅激发了我要作好本职工作的决心,更激发了我要做好党派工作的决心。从一名兼职的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到做一名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先后担任两级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基本职责。从日常本职工作着手,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深入群众,关注与百姓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出更有价值的提案来,在政协会议上所提交的提案,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28年来,我从一名普通致公党党员到致公党锦州市委专职副主委,从一名兼职基层组织负责人到专职党务工作者,是张育明老先生把我带进了致公党的大门,是他的发现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这么多年来也是致公党的培养让我走到今天。
2019年3月份,我调到了市侨联任主席,工作重心依然是为广大归侨侨眷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要求上来,为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向前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人的成长经历,深刻地体会到,每个人的成长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伴相随,作为致公党党员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致公党的培养和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任你博,牢记使命,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定不移的跟党走。
(张志彬,锦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