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95周年,致公党辽宁省委会在喜迎中国致公党成立95周年主题活动中,为省委会成立前首批党员颁发了“喜迎中国致公党成立95周年纪念章”,希望他们继续传承致公党的优良传统,传好接力棒。致公党大连市委会首批党员许年同和朱始德获此殊荣。
日前,市委会机关干部专程前往两位老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将省委会颁发的纪念章送给老人家。许老和朱老都非常高兴,接过纪念章,爱不释手,感慨万千,激动地追忆起当年致公党大连市地方组织成立的那段往事。
中国致公党大连市地方组织的筹建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8月初,致公党中央常务副秘书长赵平率调研组来到大连市,在中共大连市委统战部的帮助下,经市委统战部和市侨办的推荐,启动致公党中央直属大连小组的筹建工作。
许年同回忆说,1983年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致公党中央常务副秘书长赵平在大连饭店306房间约见了他,并说明此次辽宁之行,就是要在沈阳和大连建立地方组织。1983年改革开放不久,人们的思想中仍未完全脱离“左”的思想影响,他顾虑重重,赵平同志非常理解地说“不用现在答复,毕竟一个人的政治生命的大事,回去充分考虑一下,再做决定”。赵平同志还耐心仔细地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并赠送他《致公党党章》、致公党中央刊物以及入党申请表。经过一夜认真思考后,翌日,许年同郑重地将填写好的入党申请书递交给赵平同志,赵平同志仔细看过之后,立即签字、盖章,并庄严宣布:“我代表致公党中央批准你参加中国致公党,从现在一刻起,你就是光荣的中国致公党党员了”。
朱始德回忆道,时任的市领导对致公党大连市地方组织的建立非常重视,中国致公党中央直属大连小组成立大会的举行也十分隆重,大连市市长魏富海、中共大连市委书记毕锡桢等市领导出席了大会,而且首批大连市致公党党员所在单位的领导也出席了大会。作为一名归侨,他很感谢组织上对他的关心和信任,让他有机会参与致公党中央直属大连小组的建立,荣幸地成为大连市首批致公党党员。
1983年8月26日,在大连市政协第一会议室正式建立了中国致公党中央直属大连小组,任命大连市农科所副所长吴景敬和大连工学院教授郑锡胤为小组召集人,首批致公党党员共有9名,他们是:吴景敬、林惠泉、许年同、陈聪淑、郑锡胤、李建荣、侯贵元、冯安秀、朱始德。作为大连市最后建立的民主党派组织,她的建立标志着大连市从此完成了八个民主党派组织的完整建制。
致公党中央直属大连小组成立后,积极开展组织发展工作,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86年7月14日,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陆榕树率中央工作组来到大连,在致公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中共大连市委统战部的帮助下,成立了致公党大连市工作委员会。1989年6月28日,召开了中国致公党大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并产生了致公党大连市第一届委员会。至今中国致公党大连市委员会已历经七届。
37年来,致公党大连市地方组织秉承“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宗旨和理念,依托本党“侨”“海”优势,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年同,1932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回国前他在印尼最好的学校苏门答腊岛棉兰华侨中学就读。1952年,他和众多爱国华侨热血青年一样,抱着报效祖国母亲的信念,毅然抛弃富裕生活,别离父母,奔向祖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为文革后中国第一批工程师,他赤胆忠心,兢兢业业,为东北水利建设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退休后,他被返聘奋战在引碧入连和引英入连工程第一线,为我市“生命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回国47年后,67岁的许年同才有机会重返印尼为父母扫墓。许年同说,父母临终时未能尽孝,是终身憾事,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报效国家,为国家建设尽力,我无怨无悔。
朱始德,1929年出生在越南,1950年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因为精通越南语和法语,接受组织安排,留在北京,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越南语播音员。上世纪50年代,中国帮助越南建设化肥厂,越南方面派遣200多名技术人员到原大连化肥厂(即现在的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学习化工生产技术,因缺少越南语翻译,特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借调朱始德到大连做翻译。4年后,当借调工作结束时,他已在大连结婚生女,思考再三他毅然留在了大连,在大化情报室担任《大化科技》刊物的编辑和翻译,一直工作到退休。每年春节前机关同志和基层组织主委到朱老家走访时,他都叮嘱把本党刊物和统战刊物带给他,以便了解本党和统一战线的情况,更是提前将党费装进信封,写上名字,放在桌上醒目的位置,第一时间郑重地交给党组织,言谈中时常表达出对党组织的关注与热爱。
(资料提供:许年同、朱始德、董晓奎;图文:吕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