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乌克兰科学院院士。
刘新垣院士长期从事干扰素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丰硕。迄今发表论文350多篇,编有《刘新垣论文集》10卷,获得各种奖励40多次。从1957年考进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生起,他就在核酸及其有关领域里驰骋,到今天已五十多年了。核酸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病毒和噬菌体内,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生命的过程和病理的变化,也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科学方法,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各国所重视,并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基础研究和开发。
在哈佛大学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作他的癌症研究报告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天赋这回事,可能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有些人在特定领域内有着过人的智力,这却是明摆着的事实,刘新垣教授就是这个领域的翘楚。他从南开大学化学系开始起跑,到生化所后在王应睐、王德宝等著名学者的指导下,他越跑越扎实,越跑越坚定,一步一个台阶去跨越生命的障碍,于是他在大地上播下了串串闪光的足迹:六十年代,在国际上他第一个发现蚕丝腺的核糖体大分子RNA含稀有碱基;七十年代,为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八十年代,在干扰素作用原理研究中,发现并证实了国际上第一个寡核苷酸受体。“六五”攻关中,他在我国首先表达了成熟分子d1—干扰素;“七五”期间,他领导的三个重要项目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在RNA结构功能研究中,首次证实丝腺大分子RNA中含稀有碱基;在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的研究中,用合成酶PNPase和水解酶RNaseT1共同作用合成了带有两个稀有核苷酸片段,产率达90%以上;在干扰素作用原理研究中,发现2’-5’三腺苷酸许多新的生物功能,证实2’-5’三腺苷酸受体的存在;他组织领导人γ--干扰素、人天然白细胞介素--2(IL-2)的基因工程研究,γ--干扰素的产率达菌体总蛋白60——80%,为国际罕见。他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脑研究所共同发现IL-2有镇痛作用机理,他指导的研究生还证实IL-2的免疫作用和镇痛作用分别存在于IL-2分子中两个不同的功能域并证实IL-2的活动中心由45位,107位Tyr,及42,44,117位Phe等组成,这些研究结果均为国际上首次发现。刘新垣还在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及其胞内信号转导等研究做出成绩,并Parkinson’s病的基因治疗取得重要成果。他首先发现了白细胞介素—2的镇痛作用,并证实它能与鸦片受体结合,这为免疫因子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第一次提供了确切的新证据。
1984年访问芝加哥大学时,在密歇根(密执安)湖上所拍
令世界同行们惊羡的一项项科研成果,出自于刘教授的勤奋,出自于刘教授孜孜不倦的追求。刘院士一年工作日接近360天,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1或12点,是生化所高级研究人员中下班最晚者之一。每次从外地开会返沪,时间允许,他总是先回实验室工作。他从没有节假日,基本上天天都在实验室从事跨越人类生命障碍的神圣试验。有一次他因病住院开刀,出院第二天所里就能看到他蹒跚的身影,在美国从事科研期间,一年半时间里,他只去过一次电影院。美国实验室的五天工作制,在他的身上就是执行不了。他每周七天泡在实验室里。现在,尽管他已年过80,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劳累了,但他仍然坚持这个习惯,在他的眼里,研究工作重于一切。他要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在他的影响下,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们,都十分努力工作,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实验数据,往往都坚持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还连续几个昼夜,直到取得完满的实验结果或完成某一任务为止。刘新垣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在世界生物化学界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并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2年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被国际权威组织推选为92年度世界杰出人物之一。2001年被评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荣获科学中国人杰出贡献奖。
2005年国际干扰素与细胞因子大会主席致辞,大会有300多外宾来自30多国家和地区
从整体看,我国的科技水平还不算高,尤其在应用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落后”并不是不能被跨越的永久障碍,首先自己要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刘教授就是这样。在被誉为是生物学革命的基因工程方面,他创建用基因病毒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运用基因工程生产某些抗癌药物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经过反复实验,在无数次失败后获得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为增强父老兄弟的身体素质服务,为振兴国民经济服务。
刘新垣说他自己的特性可归纳为四点:艰苦奋斗、节约行善、诚恳守信、刚正不阿。这些内容写入1995年的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自述中。共青团上海市委还将他与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二人作为典型向学生进行介绍,以教育年轻人。
正率领着科研攻关小组的刘新垣,就像一名自信的运动员,随着他不断有力的跨越,人类健康的春天,已如破晓的晨曦,就在前面闪耀了。
书橱里的刘新垣院士十数本论文集
刘新垣院士在“祖国记忆——留学生致公党员展”上介绍自己的展板前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