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上海
马进委员:建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

  3月10日,《人民政协网》以《致公界、侨联界委员:一带一路要借侨力搭好桥》为题,报道了致公界、侨联界联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马进的发言内容。我们将马进委员发言全文贴出:

  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在国际上赢得了广大的影响力,取得了丰硕的实质性成果。目前,我国已与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合作协定或意向书,开设了多条“一带一路”航线、专列,港口、铁路建设取得较快进展,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交流持续升温,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深层次发展阶段。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在,更好地发挥这一战略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尽管互惠互利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各国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也使这种合作面临风险和挑战。特别是由于各国在法律体系、风俗习惯、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了解、尊重所在国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制度选择,了解并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国内企业走出去,更好发展的前提。

  为此建议:

  一、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作用,尊重住在国文化习俗,拓展合作领域

  国内企业走出去经验不足,对住在国文化习俗和法律体系不了解,给投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了减少、甚至避免风险,我们可以通过投资国的华侨华人作为与投资国沟通的桥梁为我国企业投资国外积累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如何与外国政府打交道、如何与外国企业合作、如何融入当地社会等,帮助我国企业把准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借助海外华商实力,开展产业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借助海外华商网络优势,帮助我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打开营销渠道;借助海外华商与当地政商关系,帮助我国企业融入当地,消除文化差异,减少投资摩擦以及为华商提供在当地的安全保障等贡献他们的力量。

  二、改善为侨服务,增强海外华侨的国家认同感

  任你博地发挥华侨华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要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认同感。真正将海外华侨视为一家人,一名中国人,无论他们在海外居住多久,始终给予他们国民待遇。对于久居国外没有身份证的华侨,当然能够解决他们身份证的申领最好,如若暂时解决不了,可以视需要在住在国中国领馆或我国海关办理“同胞证”或称“中国公民身份证”,一方面为方便他们回国时的生活和工作时的便利,部分作用视同国内居民身份证。例如,可以办理国内用身份证才可办理的相关事宜,如购买高铁车票、酒店住宿,开通手机、银行开户等,另一方面增强海外华侨的国家认同感。

  三、改善华人返回我国家乡的便利性,增强海外华人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真正将海外华人视为中华民族一家人,给予他们比无中国血统的其他外国人更优惠的待遇。如签证、入关以及参与中华文化教育等活动的机会与便利等。建议海关增设海外华人华裔窗口,并在入境停留时间上给予更加宽松的条件。因亲人团聚等可以根据需要延长停留时间或给予我国长期居住证等。以实际行动改善华侨华人出入境的便利性,增进他们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主动放弃外国国籍,重新申请我国国籍的华人,视情况尽量尽快尽早批准。

  四、扩大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来我国留学,增强民心相通

  为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不仅我们要派更多的留学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来我国留学。打造更多的教育人文交流品牌活动,使这些来自他国的留学生,学成回到其祖国后,成为将来推动与我国友好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五、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俗、文化、法律高级人才的交流和培养,创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

  建立专门的“一带一路”高端民俗、法律人才交流培养培训基地,从师资、学位授予权及研究人员配备等诸多方面予以保障、支持。加强师资建设,对获得国外高校博士学位的师资也应当依欧洲、东亚与中亚、东盟访学经历进行合理配比。将培训基地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俗法律专业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举办一期为期一个月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研修班,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年学者,研究和分享合作交往中的关键问题,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理解和交往。在各国国庆期间,举办相应国家的文化交流主题活动。中心每年招收和培养适量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研究生、博士生和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俗、文化、艺术、法律和政治等的研究。

  上海致公微信订阅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shzg2004@126.com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