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新民晚报:新终端带动形成“上海方案”
“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今年上海两会,“终端带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到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如何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布局发展一批智能终端产品,发挥新终端的带动效应,形成“上海方案”,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瞄准“卡脖子”关键环节
今年2月15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将施行,智能网联汽车,是发挥终端带动的重要承载。在上海西北,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嘉定,正紧抓发展契机,加速聚力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驶上新终端的新赛道。
“一辆智能网联汽车,要用到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芯片。‘缺芯’对于新终端来说,是‘卡脖子’难题。”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直言,要想拥有充沛的“源头活水”,就需在芯片的设计、研发、生产、供给等方面都注意布局,为此嘉定正在打造“两个园”——汽车软件园与汽车芯片园,同时,优化“三个千亿级产业”中的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生态,完善集成电路重要产线布局。
相应的,新终端对研发人才的依存度也会更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人才结构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汽车产业可能需要机械电子类的工程师,现在更多地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T人才。”陆方舟代表说,这些人可能年纪更轻、学历更高、专业水平也更强。怎样让他们近悦远来,做好“引人”“暖人”“留人”,是嘉定正在考虑的主要内容之一。集结引领企业,也是陆方舟代表关注的重点。“最近我们盘了盘,嘉定大约有1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引领企业,包括集度、理想、零束、蔚来等。”陆方舟代表表示,形成良好的产业盈利态势,方能在新赛道持续领跑。
“上海有不少优质终端产品,品牌溢价也高,但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却存在断链点、风险点,从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终端产品的生存与发展。”在市政协委员,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寿伟光看来,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规模最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但产业链、供应链上有些环节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尤其是核心技术产品对进口的依赖较为严重,核心基础零部件、高端芯片等含金量高的技术领域,存在“断供”风险,关键环节上容易被“卡脖子”。“只有确保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在任何时候部不受制于人,高质量终端产品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保障。”
寿伟光委员认为,上海首先要按照产业链供应链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完整思路,进行全面梳理排摸,找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短板和长板,精准研判“链”上存在的或潜在的所有断链点、风险点,针对这些点状问题,结合上海改革发展的实际,分类制定可操作可执行的实施方案。上海还要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狠下功夫,抢先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些先导产业领域,瞄准“卡脖子”关键环节,力争早日实现更多技术突破,尽快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技术空白点实施补链、延链。
健全“标准化”做大蛋糕
“根据室内温湿变化自动调节空调参数,光线变化自动开合窗帘,如有异常入侵手机自动报警,曾经的科幻场景正在成为现实,全屋智能的时代已经起步。”市人大代表、诺基亚数字家庭事业部全球运营商业务负责人陈杰军认为,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产业发展方面,上海目前已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更多是规范的统一以及用户需求的挖掘。
“要把蛋糕做大、市场做大,统一的标准是必须的。”陈杰军代表提出,“终端带动”需要突破的一些“关节点”。目前,用户购买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终端设备,会遇到接口并不兼容的情况,这涉及行业规范及标准的制定,政府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当起到引导以及推动作用。“现在很多公司在做智能家居,但业务量都不大,标准不统一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如果能够规范统一起来,不同厂家可以基于此开发丰富的、兼容的产品,整个行业的活力就会被彻底激发出来。”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致公党上海市委提出,要推动集成电路“上海方案”,加快材料国产替代,优化集成电路终端产品,其中就包括建立集成电路材料相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要发挥集成电路材料表征测试平台和应用研究平台优势,根据国内下游龙头芯片厂商的实际使用需求,依托集成电路材料行业现有的标准化产品,由平台通过大通量比对测试和分析,研究并确定材料关键性能的控制指标、分析测试指标、测试操作规范以及制备工艺标准,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形成集成电路材料行业甚至国家标准,为国产材料替代提供市场准入规范。
致公党上海市委还提出,要优化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链生态,加速材料国产替代。对于集成电路材料领域优秀中小企业在资质认定、项目申报中给予侧重,鼓励社会资本介入,推动企业间并购,简化企业科创版上市流程,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竞争力。
今年,浦东代表团的陈峰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立法的议案。截至2021年,全市已在嘉定、临港、奉贤、金桥4个测试区共开放测试道路近400条,测试场景上万条,其中在临港开放了一条快速测试道路,打破了只有低速测试道路的局面,他建议依托浦东新区的立法权优势,加快相关立法。
陈峰代表介绍,要明确开放快速路测试,加快建设高度自动驾驶测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场景。要推动无人低速功能车创新管理,加快建立上路资质和公开道路行使权限审批机制,允许车辆在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范围内行驶。“发挥智能汽车‘大终端’‘大平台’的引领和拉动作用,重点在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培育、测试与商业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探索“活起来”场景应用
“要将元宇宙、智能物联网、全真互联网等无界科技,引入新终端的创新发展。”市人大代表、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凯提出举例,“落地应用难”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如何高效可信地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测试评价?“为保证驾驶的安全性,至少要177亿公里的测试数据, 相当于全中国的公路要跑3400多次,这在现实世界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元宇宙的多维度高仿真世界,可以同时让几百辆车在各自天气环境下进行24小时不间断测试。今天,谷歌无人车在现实中只完成了0.2亿英里的道路测试,但在虚拟场景里却已经进行了150亿英里仿真测试。”
康凯代表认为,如果能在元宇宙中做好虚拟城市的数字建模,通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不同类型的终端产品进行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映照,通过数字世界的不间断虚拟数据训练优势让场景“活起来”,我相信会对我们上海城市的规划、运行、安保提供最直观的参考,帮助提高城市能级有一定的促进。
“大健康领域的数字体育具有全民普惠性,这个领域内的终端带动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值得关注。”康凯代表补充,通过智能感知终端的带动,虚实结合,通过虚拟场景的设计让更多人乐于参与健康运动。“当然智能终端的形态形式很重要,毕竟谁也不愿意一直戴个头盔生活,要借助智能感知、可佩带携带式智能终端、智能化动作捕捉、全息影像等技术手段由软带硬,优化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建立人类社会与数字空间之间的新型数字孪生城市治理模式。”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市人大代表、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上高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要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进一步融合进机器人技术。“机器人产业也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过程,逐渐趋向理性,厂家做得越来越实,产品结合应用场景聚焦细分市场,往做精、做专的方向发展。”
童上高代表认为,在如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有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利用机器人成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这次,童上高代表带来了关于大力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转型,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型。”他建议,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落实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化转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