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杜时贵参加全国政协第6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5月11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6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言献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发言。万钢讲述了自己在德国期间亲身经历的德国关于垃圾处理的几个重要事件,提出垃圾无害化处理首先要注重源头减量化,要加强生产环节垃圾减量和使用环节循环再利用,建议加强立法,建立标准和加强监督等。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杜时贵参加座谈会,并围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浙江经验”主题作了发言。他说,目前,浙江已初步形成了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堆肥”无害化处理的基本做法和有效模式,成为令农民受益、受农民欢迎的一件实事。首先通过试点先行推动“我要分”,通俗易懂“两可法”解决“怎么分”,“见袋知主”监管“谁在分”,辅以“四分”“四定”做实垃圾分类;其次因地制宜创新多种模式破解垃圾终端处理难,如微生物发酵设备处理模式(桐庐)、昆虫农场模式(余杭区)、太阳能堆肥模式(金华)和清洁焚烧模式,实现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有机结合,解决了垃圾分类后的去向问题;再次是强化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抓实排名通报和质量抽查,确保好做法落地生效。同时,他还就如何推广浙江经验,针对政策顶层设计、配套政策等提出了“ 规划先行、强化要素保障、培育相关产业”等建议。
俞正声主席在随后的总结讲话中肯定了杜时贵的发言和浙江的做法。他说,浙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经验很好,值得推广。
致公党省委会长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2005年就提出“科学处置农村垃圾”的建议,获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等领导批示。今年上半年,省委会又围绕“垃圾减量”开展专题调研,于四月向浙江省委提交了关于2020年实现我省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的建议书。为做好此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发言准备,省委会联合杭州市委会专程赴桐庐、余杭、金华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并举行了相关专题的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