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浙江
浙江宁波党员张丽萍:跨世纪的美国留学梦
    几近中秋,天气渐凉。微信里问女儿:宝贝,一切安好吗?半小时后有了回复:一切安好,老妈放心。正备战雅思呢,想去美国读研。看到这条信息,我不由地笑了:终于有想法了。 

  之所以对美国留学情有独钟,究其原因,应该归结于家族渊源吧。 

  (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父亲和母亲工作在两地,我和妹妹便从小寄养在外婆家里。 

  外婆家族在江南的一个小县城里,多少有些名望:外婆的哥哥、我的老舅公在台湾;老舅公的女儿、我的姨妈定居在美国;外婆的儿女们,也都自食其力,在县城里各自有着一官半职,过着体面安康的小日子。 

  记忆中对姨妈的第一次回国刻骨铭心。那是八十年代初,我已开始记事。当姨妈要从美国转道香港回故里探亲的消息传来时,全家都激动得沸腾了!二舅作为家里的主心骨,早把迎来送往的细节一一安排妥当,就等着好日子的到来。 

  好日子终于到了。外婆家门口挤满了街坊邻舍,甚至整条街都是脑袋。当桑塔纳出现在街道转角时,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欢呼雀跃,像是他们的海外亲戚回来了似的。 

  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女走出车门,出现在大家眼前:优雅、大气。姨妈首先和她的母亲拥抱,再和她的姑姑(我的外婆)拥抱,接着和她的弟妹们一一握手,最后慈爱地摸了摸我们小辈们的脑袋,便被大人们簇拥着进了外婆的老屋。 

  姨妈的这次回国,带给家里人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欢愉,还有物质上的享受。她给每家每户发了美金红包,还带回来很多的高级糖果和各色新衣服。我有生第一次吃了美味的巧克力,穿上了三层薄纱的小公主裙。母亲收到一百美金的红包后,欣喜地存进了银行,说留着给我们以后读书用。 

  母亲陆续告诉我一些关于姨妈家的事情:她是我从未谋面台湾老舅公和大陆老婆(即居住在外婆家的大舅婆)生的女儿。从小学习就很努力,后来到美国留学,就定居海外了。因为时局的原因,已有几十年没回来过。全家望穿秋水,这回终于如愿以偿。 

  听完家族的故事,刚上小学的我,尽管对世事还是懵懵懂懂,但是对姨妈却是充满了仰望和崇拜。她的励志和雅致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二) 

  从小喜欢读书,又乖巧懂事,这点让远在异地的父亲母亲对我很是放心。 

  父亲每次长途奔波回来,除了大鱼大肉孝敬外婆外,总会给我带来各式学习用品,对我说:好好读书,将来爸爸供你去美国留学。 

  小学毕业那年,我和妹妹离开了至亲的外婆和故土,和另在他乡的母亲,一起前往父亲所在的大城市团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 

  新上初一,我很快融入新班集体,继续保持学习上的上进。父亲经常下乡,母亲上班又甚是辛苦,几乎无暇顾及我的生活起居。靠着父亲单位的大食堂,我和妹妹总算有了一日三餐的基本保障。父亲为此有些内疚,每次出差回来休整时,便会早早起床,买回些猪肝、鲫鱼改善伙食。一家四口窝居在两间宿舍里,过着简单平实的小日子。 

  进入高中后,青春期的叛逆曾使我的学习一度下降,戒掉金庸和琼瑶后,终于回到正轨。然而,这并不影响父亲对我的态度。他从不过问我成绩的高低,只是和母亲尽力照管好我的生活,不断地给我鼓励和信心:你只管好好读,好好考。只要你愿意,爸爸一定会想办法供你去美国留学。 

  我有些哽咽,更加努力。高考成绩出来了,我和千万个普通人一样,在国内上了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工作的第四年,我幸运地通过考试选拔,获得了公派出国进修的机会。父亲得知后,很为我第一次“留洋”而高兴。 

  临行前回家探亲,和父亲母亲坐在客厅里聊家常里短。说到陈年往事,父亲直言:美国留学,如果你还想,就只能靠自己了。我不由地笑了:爸妈,我真不想去美国留学,国内挺好的。我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回来看看你们,一家人天伦之乐,多好。父亲母亲听我这么一说,也宽心地笑了。 

  (三) 

  谁知道呢,国外进修回来后,我的工作生活又有了新变化。一家三口来到了东海之滨的宁波,更加远离父母,从此扎根近二十年。 

  女儿时年三岁,虽没有在宁波出生,也算得上在宁波土长。从幼儿园开始,她一路读完小学,顺利升入初中。 

  女儿就读的中学,出国生扎堆。初三时,常常听她说叨:班上的A同学马上要到美国读高中了;过了些时日,又听她说B同学要去澳洲了。为此,我还和女儿认真地谈过出国读书这个话题。我问她:真心想出国吗?“我不想出国,真的不想”。女儿明确地回答我。 

  进入高中后,学习更加紧张。但每年的五月,女儿都会雷打不动地和国外放假回来的同学三五成群小聚聚。 

  高三毕业前的一个周末,住校的女儿告诉我:美国A同学回来了,晚上她要参加聚会。我首肯道:没问题,玩得开兴!半夜11点,女儿回来了,坐在沙发上和我聊起了聚会的点滴。我趁机再次和她深谈:马上高考了,想读什么专业?有出国的打算吗?“本科肯定是在国内读的啦,其它的以后再说吧”。“好的,一切以你意愿为主。爸妈随时为你做好任何准备。” 

  转眼,女儿已是妥妥的大学生一个。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切皆有可能。曾经对美国留学说“NO”的女儿,现在不就在为将来做努力了吗?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其实,女儿最后出不出国,去不去美国,都已经不重要。因为,无论是孩子的个人素质,还是家庭的经济基础,亦或是祖国的大国地位,都已是今非昔比。去或不去,主动权都在自己的手上。 

  只听我心。 

  跨世纪的美国留学,已不再是梦。(张丽萍)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