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年初开始我便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认真学习百年党史。近期读刘统写的《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我再次被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那一段段熟悉的历史深深打动,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那些被写进教科书,搬上大荧幕的英雄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一;那些伟大的人物,不过是那个时代无数进步青年的缩影!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成长、在失败中总结,历经苦难,用生命、鲜血和忠诚书写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
该书作者刘统,师从王仲荦、谭其骧,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是著名的党史、军史专家。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人尽皆知的历史书籍,如何客观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又让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了普通人的视角,力求文字不落窠臼,内容贴近史实。所以,全书从“寻找”这个角度出发,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他们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书中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立体,没有刻意拔高,更无有意地贬低。即使对腐朽无能的清晚政府也给予了一个客观的描述——虽然政府腐败,制度观念落后,可清政府仍积极开新学、支持优秀青年出国留学,兴办工业、建立军队……种种改革措施虽没能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却为后来的革命培养了诸多人才,埋下了火种。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道:“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他还说:“我们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读《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之前,我对习总书记的这番话体会还不是太深,甚至觉得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到今天一百年,就像是乱世之中的天降神兵。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革命伟人,他们就像是上天派的使者,为救国救亡而存在。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明白了总书记说的那番话的深刻内涵。
一、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人,更没有先知先觉的伟大
在刘统笔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热血青年,凭着一腔孤勇,救国救亡,用自己的方式,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等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抗争,甚至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只是普通人,也许也不曾想到会创造历史!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澎湃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他家光佃农就有1500人,他却带头搞农民运动,当众烧掉自家所有地契。后因叛徒出卖,被杀害时年仅33岁。陈延年、陈乔年等革命先驱,哪个不是才华横溢,哪个不是家里的顶梁柱,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年轻的岁月里!
二、失败中奋起,苦难铸就辉煌
书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和周恩来。作者没有给他们扣上好人、坏人或者伟人、历史罪人等等大帽子,我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立体、饱满的人。孙中山一直被称为国父、革命先行者。可是当我们真正走进这段历史,我们看到了他虽有满腔热血,有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但军事才能不足,更缺少独立的革命实践,一直是在向外寻求帮助,一次次的失败后让他意识到独立自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后续他改造国民党和实行国共合作做了铺垫。毛泽东17岁时不顾父亲的反对前往长沙求学,临别之际给父亲写了一首诗《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诗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那个年代就展现出了高度的历史自觉,为了革命甘于牺牲一切。在失败中奋起,在苦难中成长,在黑暗中摸索,历经挫折,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道路。开国元勋朱德,在护国战争时期担任滇军少将旅长,月薪达2000元光洋,可是为了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甘愿放弃功名利禄,转而去上海寻找党组织,被陈独秀拒绝后去了欧洲,在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再启新篇。革命志士也不过是历史上的普通人,谁也不曾想过自己会成为推动历史车轮的那一位。今天,可以告慰孙中山等无数革命先驱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更有条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可以告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正快速地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全球贡献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陈红萍 审核:邵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