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新阶段,致公党中央将基层干部培训作为助力帮扶地区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杭州、苏州、福州等地开展了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培训班,先后有500多名基层干部参与培训,得到帮扶地区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反馈。9月初致公党中央帮扶地区基层干部2023年乡村振兴培训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参加此次培训的90名学员中,有26名“90后”,不少同志是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有近70人是第一次来到北京。
学习“充电” 激发履职“动能”
致公党从1988年参与统一战线帮扶毕节工作,1990年开始定点帮扶酉阳,同年与统一战线、国家科委联合推动黔西南州成立“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30多年来,致公党中央动员全党力量,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科技、“三农”领域人才帮扶,特别是在历次基层干部培训中统筹三地人员共同开展,也促进了三地干部交流工作经验、探讨振兴之路。
此次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开展的培训邀请多位教学名师,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专题开展,着力加强基层干部对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发挥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培训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在“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部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冯海波主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梳理总结了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思想脉络和工作方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教授郭伦德讲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
围绕实现五大振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讲解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彭超主讲“‘数商兴农’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王健作题为《农业强国与土地制度——态势、政策与农地经营》专题辅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陆琼老师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题。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的现场教学,是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全面呼应。百年党史昭告学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明亮了前行之路,激发了山乡基层干部的奋进之心。
黔西南晴隆县光照镇副镇长黄中宇说:“第一次听这么多的专家教授讲课,内容新、权威性强,我要把所学所感、所思所悟融入工作,学以致用。”学员们也提出建议,可以再多讲一些特色案例,现场教学和课堂互动可以再增加一些。
学以致用 凝聚奋进之力
培训期间开展了一次跨组讨论、一次小组讨论、一次结业交流,学员纷纷反映,培训课程提升了大家以科学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增强基层工作中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有裨益。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培训,要把所学带到家乡、建设家乡。”在发言交流中,毕节市七星关区梨树镇新寨社区党支部书记阮友礼说,2021年以来新寨社区发展合作社带头做产业,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因地制宜发展毛桃树品种改良、林下套种露天冰糖麒麟西瓜等项目,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尝到了“变废为宝、一地双收”的甜头。
野角乡党委副书记顾涛说,野角乡今年提升了到户产业比例,加强了乡村卫生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目前面临最大困难是缺乏专业人才,希望得到烤烟、刺梨、农村经纪人相关方面的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
八寨镇党委副书记胡丹对“做强做优县域经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课程讲到的共同致富“八是八不是”深有感触。“共同致富不是单纯追求物质上做‘土豪’‘富豪’,而是做到‘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物质生活显著提高,腰包鼓起来后必须有精神文化的支撑,要规范引领村民物质和精神都富起来,为乡村振兴塑文明和谐之形。
团结乡安山村党支部书记杜远胜说,在文明乡村创建、基础设施改造等重点工作中,要到群众家中“看”群众生活的现状,“听”群众的真实声音,“问”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嗅”隐藏在深层次中的问题。
6月至8月,毛坝乡毛坝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0万元,带动300户农户(其中脱贫户110户)户均增收1.8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就如何将学习成果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落地开花,毛坝村综合服务专干吴小艳说,要立足高山资源优势,挖掘纯天然绿色农产品,签订收购合作协议。
“学习是工作开展的新起点,作为一名偏远农村的村干部肩负着群众对‘共同富裕’的期望,能走出来学习先进理论,一定要带回去凝聚奋进之力,相信‘小’干部也能有大思想,‘小’干部也会有大作为。”天馆乡魏市村本土人才冉俊丽说。
持续聚力 助力人才振兴
毕节、酉阳、黔西南是致公党中央倾全党之力开展定点和对口帮扶的地区,在助力三地人才队伍建设进程中,形成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致公电商培训基地”“致公产业科技帮扶实践基地”“致公名医工作站”“科普教育与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培养”“致福足球”等亮点项目,是致公党发挥中央统筹、央地互动工作机制,动员21个省级组织领办参与、横向协同,将优质资源引入帮扶地区的典型示范。
致公党十六大以来,按照中共中央统战部“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工作部署,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常务副主席张恩迪直接谋划,副主席吕彩霞主抓,从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着手,将乡村振兴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花大气力动员全党参与定点和对口帮扶工作。
特别是今年,致公党中央通过把帮扶工作逐项条目化,在毕节产业发展、干部提升、人才振兴、消费帮扶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依托毕节教育研究院,引入上海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在毕节建设附属中学;在总结“致福送诊”经验的基础上,参与组建毕节医疗卫生研究院,推动“一加一帮扶”医生远程携手对接;加快示范村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是当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助力帮扶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一直是致公党中央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抓手。致公党中央将继续联引智力资源,围绕更新发展理念、复制管理模式、扶植新生业态等重点课题,为三地基层干部搭建学习分享平台,集思广益、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