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我为致公党写的第一个提案

  我是2004年3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的,但在市委会的关心和重视下,正式入党前就已经开始参与党派的一些活动。我为致公党写的第一个提案,就是在那个时候。

  我记得,我写的提案是《关于在我市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时间大约在2003年的下半年。当时,我还在海曙区民政局工作。当时党派驻会的副主委是吴琨树同志,他对我这个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入党积极分子比较重视,不仅让我参与了党派机关牵头搞的关于我市弱势群体救助状况的课题调研,还邀请我为即将要召开的十二届三次会议撰写提案。

  当时,我虽然不是市政协委员,但已经担任了三年的海曙区政协常委,在区政协大会上提过不少提案,对提案工作并不陌生。不过我一直在区级部门工作,如何站在全市的角度,为市委会提出有质量的提案,对于我,还是一种考验。接到任务后,我一直在思考写什么?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来找切入点比较好。

  我在区民政局分管养老工作,于是想,是不是可以在养老方面写一个提案。2003年,养老问题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但我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时,在区分管领导的重视下,我正在研究制订大力推进海曙区养老工作的方案。为了制订好这一方案,我研究了国外养老发展历程,发现西方一些高福利国家,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时,经历了从机构养老到社区养老的发展过程。这为我们制定养老服务工作方案提供了很大启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海曙区的实际,提出了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工作理念。我作为分管领导,动手起草了这一工作方案。因为有这一工作基础,我决定以在全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作为提案的主题,为党派写一个提案。

  主题确定以后,撰写的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情况比较熟悉,我很快就写了题为《关于在我市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的提案。整个提案分成三大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我简要地分析了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必要性;在第二部分,我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需要提供的服务项目。根据从调研中了解到的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我在提案中提出,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应该包括:家政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等五大类;第三部分是建议,我提出了要建立“一个信息库、两个服务平台、三张服务网、四个筹款机制”等四个保障措施的设想,建议从四个方面来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

  这“四个保障措施”是整个提案的关键,是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应该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即使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所谓建立“一个信息库”,就是要对全市老年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清老年人家庭的底数和这些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建立老年家庭的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这项工作可能费时费力,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前提。“两个服务平台”,指的是街道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我当时的设想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主要要依靠街道和社区两个层面的力量来开展,它们各有分工。在街道层面,要成立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指导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审定服务对象,组织社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社区层面,要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小组,它的主要职能是分门别类地摸清社区内的老年人底数和老年人实际需求,依托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为老服务设施和社区老年人协会、为老服务志愿者等力量,开展为老服务和组织文体活动等。“三张服务网”,主要指社工服务网、志愿者服务网和团队服务网。社区专职工作者要对自己包片联系的老年人,特别是孤老、独居老人、高龄老人进行重点关注,

  文章写好后,我就交给了市委会机关。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则提案获得了市委会的肯定,把它作为党派的集体提案,提交到政协大会。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提案还获得了政协的肯定,被评为十二届三次会议的重点提案。作为在政协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案,也得到了主办单位的重视,吸纳了提案的有关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成为宁波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一大亮点工作,为宁波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殊荣做出了贡献。

  当我知道自己写的文章成为党派的集体提案,并取得一定的反响时,心里非常有成就感,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切身感受到了,党派成员可以通过党派组织发挥自己的作用。即使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不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但只要你有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党派就可以给你提供很大的舞台,你的参政议政成果可以通过党派转化为集体提案和政协发言材料,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它的影响力。

 

    (作者系致公党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