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惭愧,当初加入致公党时,我的思想是不够进步的,我只是肤浅地觉得民主党派人士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所选择的道路应该是不会错的,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入党以后,通过参加市委会组织的各类会议和培训,我对致公党逐渐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党派是具有“侨海”特色的参政党,我们全市两百多名党员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共同肩负着“致力为公 参政兴国”的历史重任。再后来,我的工作调至市委会机关,开始从事专门的党务工作,平时经常要跟党员们打交道。这也使得我较快地融入到“宁波致公”这个大家庭中。于是,我对我们组织的认识又深刻了不少。我们的党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相聚一起,除了拥有共同的目标外,还有一种超乎血缘的亲情将彼此紧紧相连。
一
我最早有上述体会,是源于党员徐艾美所写的一段文字。那是我在编撰《老骥伏枥同心同行》一书时,向她征集稿件,她在厚厚的方格稿上写出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在她的文章中,她这样写道:“……这些都只有亲人才能做得到,要是没有这些亲人的鼎力相助,哪有我们家今天的幸福生活?致公党就是我们家的亲人……”。说实在话,当我初次看到这段话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徐老师的文笔好煽情。然而,等我仔细阅读完全文后,我发觉这些文字应当是徐老师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徐老师的丈夫刘玉祥是北朝鲜的归国华侨,他于83年10月在辽宁丹东参加了致公党。两年后,在丈夫的介绍下,她也加入了致公党。在辽宁工作期间,刘老师是致公党丹东市委副主委,徐艾美担任一个基层支部的主任。夫妻俩人齐心协力,为致公党组织在当地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1996年,徐老师女儿大学毕业后来宁波工作。为了照顾孩子生活,他们夫妻后来也来到了宁波。乍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徐老师有些茫然,她在文中是如此形容当时的无措的,“两眼摸黑,举步维艰”。无奈之中,他们想到了在宁波的致公党组织,希望宁波市委会能给他们出出主意、帮帮忙。市委会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俩,并嘘寒问暖,给予他们精神上极大的支持。不仅如此,市委会同志还帮徐老师的女儿办理了落户手续,邀请他们夫妇参加外出考察、联谊联欢等组织活动,使他们很快熟悉了宁波的生活。
徐老师在文中还写道:“我退休后在家没有事做,是宁波致公党的同志介绍我去一所大专院校上课,在那里我不仅发挥了余热,还增加了不少经济收入。我丈夫病重住院期间,市委会同志多次前来探望。后来他过世时,市委会的同志还帮忙料理后事,组织部分党员前来参加追悼会。有感于组织的恩情,2003年,徐老师介绍自己的女儿刘萱入党。
让徐老师感动的事情还不止这些。2004年,她儿子被单位买断工龄失业,也只能从东北来到宁波。听到这个消息,很多致公党的同志帮忙介绍工作。有一位年轻党员,不仅给她儿子推荐工作单位,面试当天,他还亲自开车接送。
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这一件件暖心的事,徐老师从未忘记,她将它们清晰地记在方格稿上。徐老师在文章中隐去了当年所有帮助过她的党员的姓名,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深究,在我们党内拥有这样热心肠的党员有很多,可能是他,或者是她,无关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二
另一件让我感到宁波致公亲如一家的事情是叶荫叔致善慈善基金的设立。叶荫叔是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党内同志都尊称他为叶老。我没有见过叶老本人,对他的点滴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市委会机关编印的那本《叶荫叔纪念文集》。这本书收集了叶老生前的一些重要照片,以及党员同志们为了缅怀他所写的回忆性文章。
通过阅读该《文集》,我了解到:叶老是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他一生没有娶妻,也没有子女。他把宁波致公当作了自己的家。他晚年时,没人照顾,市委会机关同志主动承担起照料他生活的重任。叶老对宁波致公肯定是有着深厚感情的。他临终前,留下遗嘱,将其个人唯一房产变卖价款的一半30万元捐献给市委会。他希望市委会能将这笔钱用来资助生活困难的党员。为用好叶老的这笔善款,市委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与市慈善总会充分沟通后,于2013年9月成立了“叶荫叔致善基金”。
2015年,基金有了9900元的增值。市委会计划组织对基金增值部分进行首次发放,指定由我协助老龄委具体实施。老龄委成员经过多次讨论,确定首次发放对象为11名生活困难党员和2名已故党员家属(即马之章、孙高雄家属)。大家还形成共识,对重病住院的老党员郭永葆进行重点照顾。
说起郭医生,我又能回忆起很多感人的事情。2015年年初,郭永葆由于交通意外事故导致重伤住院,每天近千元的高额医疗费成了家里巨大的经济负担。党员们知道这件事后,纷纷自发去医院探望,尤其是王国华老师一连去了好几次。他回来跟大家讲:“想起这多年来,跟郭医师一起参加党派活动,听他谈笑风生,如今看到他躺在病床上,面容消瘦,几乎没有意识,我心里真是不好受。”2月,在老龄委的一次座谈会上,在没有任何动员,甚者是提议的情况下,原市委会副主委邱登清首先掏出五百元钱交到我手上,希望我代为转交至郭医师家属。后来,其他老党员也纷纷在座谈会现场进行了捐款。谢工(谢卫生)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身上没有带足钱,跟我说:“我也要捐的,帮我记着,我下次送到市委会机关来。”谢工是从工厂退休的,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十分宽裕,我对他说:“算了吧,谢工。”可没过几天,他还是亲自将五百元现金送到了我办公室。
2015年3月26日下午,叶荫叔致善基金首次发放仪式如期举行。在仪式上,郭永葆爱人作为受助人代表作了发言。她说:“郭永葆重伤住院,宁波致公的同志们多次前来探望,还自发捐款,为我们家解决了不少生活困难。今天叶老的基金又考虑到了郭永葆,感谢致公党,万分感谢……。”言至此,她有些哽咽。在这次活动中,范谊主委也作了发言。他说道:“……叶老的基金不仅是他留给宁波致公的物质财富,更是一笔无比珍贵的政治和精神遗产……。”我想,这笔精神遗产定是包括我们党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那份浓浓情谊。
三
2014年5月,市委会机关办公室主任郁丽华在市委统战部组织的民主党派市委会机关干部培训班上,就机关服务工作向其它党派同志做了经验介绍。就在那次培训会上,我又听到了一件温馨的事情。在我调至市委会机关工作之前,也就是在2013年6月,浙江省副省长、致公党浙江省委会主委郑继伟对“市委会为老党员马决觉祝贺九十大寿”工作作出批示。他在批示中指出:“宁波市委会的工作很细致,对老党员的关心会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应予推广。”我没能为马医师祝寿,但后来由于在办公室工作,又联系老龄委工作的缘故,先后参加了为党员李蓉芳和李俊华祝贺九十大寿的活动,尤其是为李老师祝寿那次,让我印象深刻。
老龄委主任陈光明老师为开展好这次活动,早早地就开始筹划起来,她把祝寿活动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很仔细。她还特意为李老师夫妻俩进行合影,并把印出来的照片进行了精心装裱。党员孙山听说这件事后,马上为李老师书写了一副“寿”字,委托我们转送。
2015年5月的一天,天下着大雨,郁主任、邵路路和我,与老龄委同志一道冒雨来到李俊华老师家。大家围坐一起,为李老师摆上蛋糕、点上蜡烛,一同唱生日快乐歌。之后,大家还为李老师献上了鲜花、礼物和祝福。那天,我感觉李老师明显有点兴奋,说话的声音也比平时响亮了不少。李老师说,她这辈子选择当人民教师没有错,选择加入致公党也没有错。
老年党员身上是我们党派的宝贵财富,他们中的很多人为宁波地方组织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我们年轻一代的党员留下了宁波致公一家人的优良传统。为了能让他们在晚年时继续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市委会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春节前或者老党员病重时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很多年轻党员也在通过不同方式表达着对老党员的敬爱之情。例如,党员许素玲一连好几年为老党员们提供免费体检名额。
上面我所听到的、经历的一件件温暖人心的往事,让我觉得加入致公党是我人生当中的一种幸运,也让我懂得继承和弘扬我们宁波致公一家人优良传统的重要意义。现在,要是有人再问我为什么要加入致公党,我会如此回答:因为,我们相聚在一起,温暖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