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食品企业取证率不足三成
京华时报讯(记者李秋萌)致公党中央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其已通过党派提案的方式建议,针对目前食品企业只有不足1/3取得许可证的现状,应该简化行政许可程序,并按风险高低实行动态监管。
致公党中央表示,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的食品卫生条例,到80年代的食品卫生法(试行),到90年代食品卫生法,一直秉承对食品生产、销售实行卫生许可制度,到食品安全法集“许可”之大成,实行生产、销售、餐饮全方位行政许可。但我国食品企业的特点决定了行政许可难有大的作为,据统计,在全国约4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获得许可的仅12万家,取证率不到30%。
对此,致公党中央认为,行政许可手段的运用在有限资源利用、产业政策、高技术条件限制等行业中成效明显,在食品行业中采用则效果不佳。在目前生产领域的许可(QS),将食品按不同品种实行分类许可缺乏针对性。
因此建议,在我国目前行政监管力量普遍不够的情况下,应当简化行政许可,使有限的监管力量更好地投入到动态监管中。还要实行分类监管,区分高风险食品企业和低风险食品企业,区分大企业和小作坊,将有限的监管力量集中到高风险的大企业上。要加强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披露工作。
同时,要预测分析,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专门的分析预警部门和启动预警分析机制,探索食品安全预警的分析方法,对一些重点领域的食品要实行安全等级制,还应建立分析预警联动机制。
此外,政府监管部门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危害、消费者应如何应对、政府企业采取的措施等通过媒体进行公开,以利于消费者及时了解违法企业和危害信息,及时掌握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