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体会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这是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根据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所作出的新的战略决策,《决定》指明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前进方向和途径。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决定》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向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坚持党一贯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决定》坚持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理论指南和在实践中发展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对发展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自信。

  《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一指导思想体现了党对强国之路的新认识,既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性予以了相当重要的体现,这反映了党对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在当今国际政治复杂环境中在执政规律问题上所取得的新的认识飞跃。解放与增强社会活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反映了党在深化改革中的路径选择,抓住了深化改革中所遇到的根本性问题,明确了破解难题的主要方向,表明了清除阻碍发展弊端的决心。

  《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强调实现目标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国家,通过什么把国家建设好的世纪之问,达到了新的理论认识高度。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经济体制改革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断遇到了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关键点在哪里,应该实现哪些目标,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和全国人民需要明确的问题,《决定》以战略的高度,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抓住了制度、体系和能力这三个关键的问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的深化和延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回答了过往的改革实践进程中逐步呈现的问题:如何指导国家继续沿着稳健的发展道路取得更大的发展,少走弯路,就是必须从国家治理的理论高度以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的历史眼光,去思考和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国家治理,意味着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这是治国安邦理念的一次飞跃,必将带来中国社会全面的深刻变化。从管理转变为治理对于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重大的观念转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以往对于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也提倡了很长时间,国家治理理念的确立,从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层面揭示了现代社会国家治理的根本规律,必然需要以更大的力度,去改变一切与国家治理理念不相适应的一切制度和机制。这个过程,从前三十五年的发展经验来看,遇到的困难更多,需要更大的决心、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克服更大的阻力去推进。

  《决定》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确定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回答了在深化改革发展中对市场的定位问题,为经济领域的改革实践攻坚克难明确了重点方向,强调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克服效率不高、分配不公、粗放发展和追求短期政绩和效益的弊端。《决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关键问题,即市场的定位问题提高到新的认识上,必将激发市场发展新一轮的活力,使生产力得到最有效的释放。

  《决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一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体制制度弊端逐渐凸现,发展更深化,政治体制滞后造成的弊端越发突出,已经成为下一轮发展的严重障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民的热切期望。在这过程中,怎样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主张,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既要稳定地发展经济,又能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十分严峻而困难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社会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在任何国家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没有坚定的政治发展目标,没有充实的理论基础,没有明确的改革路径,政治体制改革就容易走弯路,出问题。《决定》以明确的理论自信,将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突破口,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必将引发中国社会更加深刻的变革,同时在推进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比经济体制改革更复杂更困难更具风险的问题,需要全体人民凝聚共识、坚定信念、攻坚克难、顾全大局、奋力前行。当今世界多个国家在寻求政治发展的民主道路过程中,一条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有一个凝聚起全民族意志、代表全民族根本利益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的核心,一些国家陷入了内乱,人民受到了伤害和煎熬,经济出现了倒退,国家成为外国势力渗透争斗的博弈场,恢复国家正常秩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教训,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尤其应当深刻记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一切改革的基本前提。离开这些前提,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模式,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都是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也不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珍惜改革开放造就的来之不易的当今发展环境,珍惜三十多年发展的巨大成果,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定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决定》提出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和基本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立足点,同样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明晰了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成果的归属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根本共识和归宿,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把如何保障人民的合法财产收入、平等享有社会权利这些问题推到了全社会的面前,只有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公民各项正当权益(例如财产权、发展权、社会治理参与权等)受到保护,社会才能充满活力而又和谐有序。

  《决定》把生态文明体制的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是对发展与生态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针对粗放式的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

  《决定》把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深化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党的建设宝贵经验:加强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领导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所证明了的宝贵经验,新一轮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全民族先锋队的核心领导和带领作用,这条经过全体人民长期奋斗所证明的原则不能放弃。同时,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执政党提出的必然要求。有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和对国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我们党一定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建设得更加坚强,更有活力,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更得到巨大的提升,我们的国家将会建设得更加富强、民主,文明。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