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7年分配在连云港市汽车公司金工车间当车工;1978年考上徐州师范学院化学专业;1980年分配在幸福路中学任教直至退休;2002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5年加入中国致公党。1988年~2003年当选为连云港市第八、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2003年~2015年当选为海州区政协副主席。
一、教学,力争上游,做全面发展的榜样
在教书育人36年担任班主任16年的过程中,我始终向优秀的人民教师看齐,严于律己,与时俱进,发挥特长。1985年撰写《开辟多种渠道,培养新型人才》,为学校赢得团中央锦旗奠定了文字基础,编刻学校团刊《幸福之声》50期;1989年《我是怎样引导中学生异性情感的》 文章刊登在中国教育报;2007年为海州区创建了第一个校园心理咨询室,并担任专职辅导员,收集300多个案例集文成册《心灵交汇的轨迹》;自2004年起,十年如一日,主编校报《闪光的足迹》123期。曾经荣获海州区“首席教师”、连云港市“首批名师”、“骨干教师”等称号。课件《在挫折中成长》获市教学大赛一等奖;发明《集气瓶固定器》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摄影《底线》获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艺术插花《音体美》获市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
二、助人,竭尽所能,做永不后悔的好事
面对能帮该帮想帮的人,我如果作为了,就会感到心安。2001年,我与白血病女生黄秋玲333天的师生情缘感动了苍梧晚报、江苏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个人捐款1万多元,呼吁社会捐款6万多元,到医院看护156天,接她母女俩到家中照顾6个多月。黄秋玲去世后,我还赞助她弟弟妹妹上大学费用1万元。因此,荣获连云港市“师德模范”、江苏省“爱心大使”、“十佳优秀家长”、致公党中央 “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等称号。
想当年,支撑我的正能量来自四面八方,致公党组织则是我的精神领袖。还记得,在了解到黄秋玲病情的第一时间,市委会就发动全体党员捐款1195元。副主委张钦龄和秘书长张荃带头捐款100元后,又来到我家看望黄秋玲,代表市委会赠送给她一台复读机和500元善款。
建筑设计院退休会计赵绍英,家中爱子高位截瘫,却非要捐给黄秋玲300元和每月30元订奶费。她说 “我儿子的生命也是别人挽救的,一直没有办法报答人家,捐一点钱给黄秋玲,我能好受一些。”
致公党市委会老主委钮永梁,到我家中看望黄秋玲,个人捐款300元。读了黄秋玲的日记,他被字里行间那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对人情的感激”深深地打动,觉得精神上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相信凡是看过这日记的人,都会重新思考人生。他利用中午晚上节假日期间,亲自整理黄秋玲日记,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可爱的姑娘不仅长得漂亮,更有一颗美丽健康善良纯朴的心灵。
那段时间,致公党海州支部的活动地点常设在我家,每次大家都给黄秋玲带来礼物,像亲人一样陪她开心减轻痛苦。党员们每次到医院看望时,几乎都有徐积宏的身影,他还到院长办公室请求为黄秋玲急诊开绿灯。到山东就医时,徐积宏再捐100元,还给黄秋玲一个高级旅行箱和一件新棉衣。
党员丁于俭看望黄秋玲时所做的一切,可谓是英雄壮举。一天,在病友家看中医的黄秋玲,突然缺血昏迷需要抢救。东海乡下路难行,而且没有电话,丁于俭用平板车拉着黄秋玲走了7公里。石门医院的台阶多,他和大家抬着平板车闯进输液室。400毫升鲜血到位,救了黄秋玲的命。深夜12点半,大家冒着冰冷的霜雾,深一脚浅一脚,靠打火机不时地探路,汗流浃背地将黄秋玲拉回来。丁于俭有严重的心脏病,庆幸的是这次累得够呛却没发作,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吃了速效救心丸,才坚持跑完这14公里的。在无奈地送走了花季女孩黄秋玲的生命之后,丁于俭撰写文章“纵然是一滴水,也要折射太阳的光辉”,让更多的人在这个爱心故事里认识了我,却只字没有提到他自己。
三、参政,坚定信仰,做有存在感的公仆
我很珍惜组织给予的每一个平台,让自己身在其上舞出风采。曾经在海州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推进活动中,荣获指挥长一等奖;摄影作品《悦》在国家博物馆参加“爱我家园”国庆50周年展览;创作《致公党之歌》词曲22首;累计为社区捐赠书籍杂志666本;制作致公党海州支部生活22年专题片《我们走过的路》,在全省基层组织上作为重点交流源;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图片,是《中国致公》特约撰稿人,《江苏致公》摄影协会理事,致公党江苏省第4次党员大会代表。先后荣获的中共中央统战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先进个人”;致公党中央“优秀党员”;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创优活动先进工作者”;致公党市委会“信息社情民意先进个人”。
依靠组织的力量,我成为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协里的“建议大王”,相继上交提案近300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提案是《关于尽快将自来水引入双龙村和园林村的建议》、《停止开采蜘蛛山》、《连云港核电站应该重新命名》、《恢复新浦中学》、《取缔污染严重的小化肥厂》、《山体植被要多样化》、《更改公交车站点》、《维修江化路》等。在这里,我要说一下“饮水进村”这个提案从诞生到落实的大概经过。
2012年3月份,双龙村涧西队86位居民联名写信并按手印,希望我在合适的时候能向有关部门呼吁,表达他们家庭需要自来水的迫切心情。为了证实居民反映情况的真实性,我走访了双龙村,并拍了照片,同时也了解到附近的园林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双龙村和园林村位于锦屏山北侧东风路以南,地势比较高,自古以来,百姓的生活和饮用水都来自于家中或附近的水井。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井里渐渐地取不到水了。这两个村曾经也通过自来水的,由于修建公路损坏了水管,以后没有人管理修复,从此长期喝不上自来水了。为了让家里有水吃,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雇车到别处去拉水,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只好到山上去挑水。因为水源不足,还发生过抢水纠纷砍伤人的事件。其实,政府在前几年已经将自来水的总管接到了村子的附近不到100米的地方了,就是没有人来牵头将这项利民工程做完。百姓多次上访静坐请愿,都无果而归,省电视台来人报道过此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曾为之呼吁。一晃10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两个村属于密集型民居,供自来水是有条件的,只要政府出面,大家齐心协力,遵照政策办事,这个问题可以解决的。
于是,我撰写了《关于尽快将自来水引入双龙村和园林村的建议》,希望政府把这件事作为“关注民生”的焦点问题来重视,让这件事在阳光之下运行,让百姓切实享受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诚意;希望政府请专家现场考察,制定设计方案,将供水和排污问题一次性解决好,不留环保以及安全隐患;希望政府做坚强的后盾,给予力所能及的和协调,以解除他们后顾之忧;希望政府适当给予适当工程补助,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来水里也蕴藏着党的关怀。
建议一出,就得到了政府的回应。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村民集资款不到位,导致自来水公司不动工。为此,我骑着电瓶车,不顾酷暑严寒,先后20多次到园林村和双龙村找居民交谈,到朐阳办事处和自来水公司进行协调,对施工现场拍照记录,及时将了解到的情况向区政府反映。刚上任的区长单晓敏亲自过问这一引水工程,不仅来到两个村调查研究,还安排人力督办。朐阳办事处领导张延广和赵明以及双龙村书记滕军和园林村书记徐兴军,苦口婆心奋战在第一线,做好宣传工程实施意义和监督施工质量等工作。我的丈夫是市人大代表,也参与了走访调研。2012年10月,双龙村199户768口人家,终于通上了自来水。那天,百姓们兴高采烈,派代表捧着感谢信,将写有“感谢政府送水来”的锦旗和横幅,赠给“市政府和市人大”和“区政府和区政协”,连云港电视台《在你身边》记者对此做了专题报道。
2013年8月1日,双龙村陈女士在使用自来水时,情不自禁的给发信息给我:“高老师您好。今年夏天气温虽高,但由于有水,我们的邻居们安静地忙自家的生活,没有因为每天得想法弄到水而家里家外不和,我们家也不再紧巴巴地节约自己的井水,家边的几分地今年有了水,种下的蔬菜瓜果长得特别水灵喜气。比较着有水和没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回忆着您和您的先生为促成水问题的解决所付出的辛苦,非常感谢,非常感动……我想我会常感念着:您与家人对社会事物中薄弱或被忽视部分的扶助与推动,您一人和一家之力,帮很多人很多家解决了困难,我们由衷敬佩!”
又经过一年的周折和努力,第三期工程完成,园林村980户3300口人家,终于在2013年11月完全通上了自来水。我的这个历时19个月提案,从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