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觉得报告很实在,突出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总理所作的报告我完全赞同。特别是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而具体地部署,呼应了十九大精神和今年中央一号文要求,非常及时和必要。”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汕尾市委会主委、汕尾市政协副主席李秉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呼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推动建设农村产业加工集聚特区。
一、新时代呼唤我们必须再次将经济增长的主方向瞄向广大农村
十九大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已经迈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今天的改革,必须面对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哪些问题最为尖锐就改革哪里。李秉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仍然在农村,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农村,因而我们深化改革的主战场必然还是在广大农村。
他建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就必须重装出发,再次从农村起航,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从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开始。从这个角度看,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仅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应站在全局高度,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予以大力推动。
二、农村产业化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通过精准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广大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网传的一种现象不容忽视:“有住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买不起住房”、“回不去的故乡,找不到的乡愁”。当前,我国不少乡村建得很漂亮,可惜相当部分成为“空心村”,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李秉记列举了一个例子:不但是内地,就是发达的沿海粤东某村,登记人口近3000人,常住人口不足400人,一所小学5名老教师教着20名学生,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农村产业不旺,劳动力只好外出到城里谋生。
他认为,进入新时代,要让农村生机再现,农村产业化是必由之路。他建议国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农产品原材料充足、富有特色的县级以下中心镇,统筹规划一批涉农产业加工集聚区,如同农村“特区”,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带头人进涉农产业集聚区,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农业特色产业,确保入园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以此与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相衔接,并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构建和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拉动内需,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
三、惠农政策关键在落实
我国已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是关于 “三农”的,应该说相关惠农政策已有不少,现在的关键在落实。李秉记谈到,“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很有前瞻性,相关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建议以狠抓这一文件的落实为抓手,成立专项督查工作小组,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持续跟进,不达效果不收兵,在没有特别重大的情况变化下,至少3-5年内不再考虑出台新的中央一号涉农文件。”
李秉记建议,在政策的落实中,尤其要落实对农村产业化的扶持:一是财政投入方面,保持扶持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把“四好农村路”等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市、县、镇财政支持范围,为农村产业化提供前提保障。二是涉农补助方面,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产业化,重点放在扶持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建设一批现代特色或农村产业集聚特区上,努力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特色镇、特色村。三是降成本方面,下大决心减免相关费用。尤其是农村产业集聚特区内所需厂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要按涉农政策给予适当优惠。
四、真正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杠杆”作用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涉农融资渠道总的来说还比较畅通。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项贷款129万亿,涉农贷款30.95万亿,占比近24%,农户贷款8.11万亿。据了解,目前农发行有员工5万多人,31个省级分行、339多个二级分行和1816个县域营业机构,2016年累计贷款1.77万亿元、贷款余额4.1万亿元,2017年累放贷款1.56万亿元、贷款余额4.68万亿,贷款额仅为涉农贷款的15%左右,且基本上粮棉油收购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就更少了。
李秉记提到,当前政策性银行对涉农产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大,发挥的“杠杆”作用不明显,作为一项小业务,完全可以通过委托农业银行或农信社去做。他建议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农发行5万多懂涉农政策人员的作用,将原来主要服务于“棉、粮、油”的业务向涉农业务全覆盖;二是将政策性银行改为涉农专业准政策性银行,但又不按商业银行进行考核,即不以盈利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以支持帮扶了多少困难户、支持了多少农村产业集聚特区产业、解决了多少农村就业等为考量。
落实引领机制,大力推进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找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
“当前我们应该把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再次瞄向广大农村,重点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引才引智,营造农村良好的创业兴业的氛围,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确保农村产业兴旺,推动农村持久繁荣。”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分组专题学习会,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上李秉记说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总书记充分肯定广东的工作,对广东寄予厚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赋予了更大责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李秉记表示,自3月7日近距离聆听了习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来,他和其他代表一样,都备受振奋和鼓舞。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根据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李秉记认为,当前,进一步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在我国一些地方显得尤为迫切。
在过去几年里,从农村扶贫工作中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非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出现了农村的“空村化”和农民的“老龄化”的问题。就此,李秉记列举出数据分析:2017年全国各类返乡下乡人员虽已达700万人,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人数不多、热情不高,特别是落后地区,青年人背井离乡进城的多,坚守在农村的少。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对农村农业的发展很不利。
就如何支持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李秉记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以配套政策扶持为关键。建议相关部门在政策支持、政策宣传、地区特色宣传、融资服务、场地扶持、培训服务、实施引才回乡工程、建立创业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上进一步细化,尽快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支持异地务工人员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安排专项创业资金用于创业项目引导、创业平台建设、先进典型表彰等。二是要以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保障为载体。以政府搭建平台、平台积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突出抓好省、市、县、乡、村五级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各地建立健全“三库”“三平台”,即:返乡创业人才库、项目库、专家库和政策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商务联络平台。三是要以营造创业良好氛围突出示范带动作用为依托。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各行各业进城务工成功人士、已退休人士,把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用反哺家乡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树立榜样,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一批模式,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四是要以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内容为抓手。把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作为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为各级政府的工作考核范围。对政府文件的政策落实进行督查,通过返乡人员的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