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2021专题 > 2021年两会 > 社会管理
关于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提案

基层是应急治理体系中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阵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密织防控网、承担了繁重的应急任务,在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保卫群众安全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基层应急管理仍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一是“重应对轻预防”普遍。现有的灾害管理体系为“单灾种管理”,各职能部门按照气象灾害、消防安全、防空安全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但落实到基层管理模式无法有效整合。基层普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浮于表面、缺乏演练,相关管理工作缺乏行动指南二是应急管理职责不明。基层应急仍依赖于传统的管控模式,仅停留在临时应急,各单位相互协调配合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存在指挥调度不顺畅、分级响应不及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资源调度的综合能力仍然较弱,试错纠偏与政策反复频率较高。三是应急管理队伍不强。目前具体的应急任务主要由社区工作者承担,与居民数量比例失衡较严重。社区志愿者中大多为退休人员,年龄偏大、应急知识技能欠缺。四是应急资源储备和支持不足。基层应急基础设施缺乏统一建设规范和标准设施配备参差不齐,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科学甚至缺失或老化无法使用的现象。社区经费主要依靠社区经营性收入,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许多社区工作经费捉襟见肘。

为此,建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和政策供给,夯实基层能力基础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将防灾减灾救灾纳入社区党建及和谐社会创建工作,强化党组织对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探索由在职党员带头的基层志愿者队伍。二是健全应急管理法治体系,优化从中央到地方多级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政策中明确基层各主体在应急管理中的定位、作用和职责,探索应急条例、志愿者服务办法等列入社区动员的条款,对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物资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

二、健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常态应对格局

一是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社区主体在隐患排查、应急协作、决策指挥、应急保障等方面形成权责一致的应急管理机制,简化指挥响应程序。二是构建多元主体协作的应急理组织架构。建立由街道(乡镇)牵头、多方参与的社区应急中心,针对基层不同风险情况,针对“平时和战时”不同类型的社区突发事件,分类评估制定方案。三是打造应急信息共享协调平台,指导各地将社区防灾减灾基础信息数据纳入各地城市大脑数字治理体系,通过信息流整合工作流、人力流、物资流,提升社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处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树立“以防为先”应急理念,完善基层应急预案

一是将社区应急管理的重点从重视救护转移到预防和事先消解上。对社区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预案的覆盖面预警、准备、应对和恢复全过程的具体可行的应急管理操作流程。二是制定综合性的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议参考日本、新加坡等先进国家经验,指导各地科学制定基层防灾分区,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划分救援通道、应急避难场所;三是健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机制,宣传推广基本的意外突发事件专业知识与居民独立自救互助专业技术知识,督促辖区内企业、学校增强安全专业知识宣传推广和培训教育,培育社区守望相助的应急文化。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