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就遭遇西方列强的严峻挑战,泱泱文明古国沦为“东亚病夫”,习近平总书记把这段历史高度凝练地总结为“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这一次大的碰撞和冲突非常剧烈(用李鸿章的话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上,也只有封建制度解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差可比拟(庄子将其描述为“道术将为天下裂”)。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刘统的著作《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一书纵跨清末新政到古田会议,以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为主题,检讨了20世纪前30年的中国近代史。当然探讨中国与西方交汇的时间节点不是必然划在1901年,也可以划在1894年、1861年、1840年、1793年、1776年、1588年甚至1492年,只不过庚子国变意味着中国保守主义应对西方入侵所做的所有尝试均宣告彻底失败,革命成为了中国应对现代化挑战的唯一出路。正是改革的无能,才会最终逼出革命;也只有失败的革命,才会逼出下一次革命——从清末新政改良失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再到大革命失败,中国人民在寻觅真理的道路上坎坷前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下,探索出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0年后,井冈山上的这一点火种终于发展为燎原之势。
《火种》一书描述的30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只涵盖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应对西方入侵和现代化冲击的一小段时期,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30年。讲述这一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史”与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早期党史,对于解释“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重大理论问题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火种》一书以民族复兴为主线,史料翔实、丰富、细腻,帮助读者建立了一种“现场感”,洞见之前一般党史著作中容易被忽视的历史细节,展示了历史的层次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更加彰显出历史进程中的多元复杂、蜿蜒曲折。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拯救民族危亡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排除万难、不惧牺牲的磅礴大气,也令我们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文:田应渊;编校:汪庆发、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