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鸿鸣委员代表致公党中央作《健康中国建设 慢性病防治是关键》的发言。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3月10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4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曹鸿鸣代表致公党中央在会上作题为《健康中国建设 慢性病防治是关键》的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88.38%,疾病负担比例超过70%。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民众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慢性病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问题:1、政策支持环境尚未形成,防治体系、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低;2、民众对慢性病的危害和影响、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治认识不足,缺少有效干预措施;3、预防经费投入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4、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认为,慢性病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
一、转变观念,形成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慢性病防治的基础是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核心是个人。第一,进一步加强国民健康教育,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营造人人关注健康的社会环境,提高个人对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第二,慢性病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努力实现改善个人生活习惯与健康促进的一级预防。利用中医养生的传统优势,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诱发慢性病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
第一,将健康和慢性病防治纳入各级政府规划,健全慢性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整合各类相关规范和指南,形成中西医兼融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规范。第二,成立发改、财政、卫生、社保、宣传、教育等跨部门的慢性病防治协调机构,制定总体规划,推进问责制度和分担机制。第三,前移慢性病防治关口,由“重治疗、轻预防”转为“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防治模式。建立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等协作机制,完善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模式。第四,制定全民《健康守则》,把个人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主要疾病的最基本、最核心、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健康生活方式写入守则,并特别标注不遵守守则可能对健康造成的严重后果。先期试点,对遵守者给予奖励,激励居民主动进行个人健康管理,继而向全国推广,适时制定《全民健康条例》,促进全社会依法管理健康。
三、加强防控能力建设
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在基层,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主战场作用。第一,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为平台,做好居民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治疗、随访和康复工作。第二,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的服务能力。第三,加强对慢性病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全科医生,优化人员准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人才流向基层,流向社区。第四,加强慢性病防治信息化建设,构建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慢性病监测网络,扩展监测内容和覆盖范围,建立居民健康动态信息库。
四、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
第一,加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将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服务工作纳入各级慢性病防控计划,建立并完善中医“治未病”的慢性病防治保健体系。第二,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第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国医堂等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建设及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建设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慢性病防治城乡示范社区,探索新模式并推广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