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兴在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以支农强农惠农项目为代表,一大批人财物力资源加速向广大农村集聚,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充沛的新动能,为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活力。
但随之而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漏,支农项目落地生根,真正实现“强农惠农”目标,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对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不够,在实施条件不足、承担能力不强情况下仓促上马,造成项目建设过程中进退维谷、建成后无法运行等问题;二是一些项目建设中程序繁杂,各种检查验收名目繁多且缺乏统一标准,影响进度和承担者的积极性;三是有些项目后期跟踪服务缺位,达不到预期效益,体现不了初衷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导致部分地方出现了遇到项目望而却步,甚至绕着走的反常现象,致使一些好的项目找不到主、落不了地、见不了效,同时也打击了农村、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围绕上述问题建议:
一、“加”强管理,做好项目实施前的调研论证,做到因地因时制宜,不打无把握之仗。对项目的申报单位要做好认真考察,确定其具备实施能力和条件,严格避免走门子争项目、看关系送项目,导致出现“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摆设工程等。
二、“减”繁就简,提前理出项目实施细则,确定特色化标准,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审批、检查程序,为项目实施者留出更多的精力把项目建设好、管理好。
三、“乘”势而上。在充分考虑市场基础的情况下,研究推出符合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重点项目,整合各方面资源做好重点支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顺应发展形势,结合自身条件,广泛借助各级政策之力、人才团队之力、村民支持之力,把项目做到点子上,资金用到关键处,避免盲目建设,防止随意扩建或改建。
四、“除”旧布新,保持活力。建立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方联动、激励推动的全程服务体系,加强对强农惠农项目进行跟踪服务,一是在项目管理和后期服务上实现科学化、专业化。如淄博市临淄区思远农业的“农保姆”智慧农业项目,就实现了管理服务远程操控的“智慧化”;二是在项目收益分配上实现多元化,充分利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引入股权制,使广大村民人人有股份,积极参与到经营管理中来,聘请专业团队,给其股份,推进利益一体、科学经营。如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所采用的村民入股,专业团队经营管理的模式,广大村民参与其中,专业团队科学管理,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始终保持了经营的活力和效益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