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爱冬: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改革发展中面临以下困局:一是资金短缺问题比较明显。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财政差额拨款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情况下,由于地方财政补助不到位、购买服务不到位造成的资金不足制约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二是存在差额编制、全额编制、单位聘用制并存现象,人员工资待遇差别大,特别是聘用制人员工资待遇与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量严重不匹配,难以留住人才。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精准定位,匹配相应财力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落实常规妇女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力量,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以及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婚前检查、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妇幼服务项目,因此定位上不能完全等同于医疗机构,应提高财政补助额度,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助力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各级政府应根据妇幼保健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并及时安排妇幼保健机构所需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支出以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待遇保障。一方面大力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为妇幼健康事业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在妇幼保健机构内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在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科室类别、承担的工作任务、岗位设置、人员结构、工作数量等综合因素,核定各科室绩效工资总量,以岗位效能、工作效能、服务效能等为主要指标,实施绩效考核后进行分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