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和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会议部署要求,推动44个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实施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模式不清晰。国家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就地就近消纳,是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实践中各县没有建立适合自己县域特点的模式,虽面面俱到,但面面不精,没有真正发挥国家财政扶持资金的作用。
二是配套资金不到位。县域内的实施主体大部分为争取国家建设补贴资金而申报项目,延续了大中型沼气工程财政扶持项目的运作模式,每个县扶持N家规模化养殖场户,但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主要依靠国家资金。
三是盈利模式不清晰。导致整县推进扶持资金不能有效发挥撬动作用,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介入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的投资决心不大。
四是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养殖企业对环保处理设施和环保运营问题不够专业,实施效果不好,还牵扯了专注养殖生产的精力。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构建N2N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采用“企业联盟、产业联合、产品联营”的方式,以县域为单位整县推进,推动生态产业化,实现县域农业大循环,构建N2N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N2N中的第一个N是指N家养殖场,2是指综合处理中心的两大核心功能沼气工程和有机肥生产,第二个N是指N家种植企业。综合处理中心负责收集和利用N家养殖场的粪污、病死牲畜,其中粪污进行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上网或提纯生物天然气,沼渣用于制作有机肥,沼液用于农业生产;病死牲畜则通过病死牲畜处置中心进行处理。集中处置中心产生的有机肥和沼液主要通过N家种植企业消纳。
构建N2N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1.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让养殖企业、粪污处置企业、种植户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当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粪尿一同处理,有效避免了粪尿分离处理带来的潜在问题。
2.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有助于当地农业观光旅游、民宿、采摘、乡村文化产业、农产品加工等共同发展,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百姓创收、增收。
3.帮助当地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贡献清洁能源和有机肥。一个3MW的沼气发电项目,不仅每年可提供沼气1095万立方,可替代标准煤8000吨,碳减排2.7万吨;而且每年可生产沼渣4.92万吨,沼液2.35万吨,每年可为4000亩蔬菜或果园提供有机肥料,有利于发展绿色有机等高端种植、特色种植。
二、加大构建N2N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保障力度
1.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和特许经营权。借鉴江西模式,在土地规划、出让价格、土地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政策;同时,给予第三方专业处理企业辖区范围内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一般是20年),避免由于无序竞争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运行。
2.建立完善原料收储运体系和原料保障监督监管机制。从源头减量、保障原料品质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和监督执行,切实保障原料的质量、廉价和稳定供应。
3.建设持续稳定的销售渠道。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有机肥补贴及沼液消纳补贴,制定合理的上网电价和生物天然气销售价格,有效保障沼气、沼渣、沼液三产的销售价格和渠道,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推动产业向市场化配置资源发展。
4.创建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借鉴江西新余成功经验,整合上下游资源,延伸产业链,在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集中处理中心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优先规划创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打造集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环保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生态休闲农业五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5.解决沼液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农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建立沼液田间消纳管网系统,推行水肥一体化,保障沼液有机肥安全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