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4日,在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徐建华、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梁细弟、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朱向农的带领下,省政协第五监督组赴宁波开展监督调研。省政协致公界别委员范谊、章月燕、胡小平、吴静和致公党省委会调研处同志等参加。
今年,根据省政协安排,致公党省委会和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共同组成了省政协“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专项民主监督第五监督组,重点对宁波、舟山地区开展贯穿全年的民主监督,并承担了“治水投融资体制和资金监管机制”课题任务。上半年,第五监督组已经对宁波、舟山地区完成了第一次集中督察,并就专题赴江山等地进行了前期调研。
根据省政协对第二次督察和专题调研的要求,此次监督组继续采用小分队、小团组方式,分成调研组和督查组,一组调研、一组监督,围绕“治水投融资体制和资金监管机制”召开专题座谈,实地考察了宁波2015年治水重大项目,并对第一次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回头看”。
专题座谈——商治水“钱”题
在宁波市政协的安排和协助下,23日下午,监督组在宁波市行政中心与市五水办、市农办、财政局、住建委等部门领导和市供排水公司、原水公司负责人开展座谈,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范谊主持会议并讲话;24日上午,监督组赴北仑区,与区五水办、内河办、区财政局、农林局、水利局、城管局等部门领导、白峰镇等基层代表和岩东排水公司负责人开展座谈。在与市、县(区)、乡镇和企业代表进行了研讨交流后,监督组认为,目前治水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压力重、融资体制不成熟、社会投资欠缺、项目绩效考核不健全是影响“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的共性、难点问题。如何让治水资金筹措长效、利用高效、使用见效,与会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转移力度,特别是重大流域治理项目,并同步研究相应的投融资方案;理顺价格税费机制,探索建立污水处理费长效合理的调价机制;厘清政府、企业、社区(农村)等各主体的责任界限,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大对专业治水公司的政策扶持,出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项目扶持政策。
二是建立可持续、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做好PPP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拓展如债券权益产品等融资新渠道,充分发挥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优势,积极争取授信支持;进一步深化治水项目的市场化运维机制,提高治水的管养水平;做好投融资创新实践的总结推广,对各地正在探索实施的治水投融资项目,要及时跟踪进展和总结经验,客观评价不足和成效,不断完善机制,适时予以推广。
三是加强项目资金、项目质量的管理考核。要制定统一的项目标准和指导意见,促进治水项目规范建设。对项目后续管养运维情况应纳入建设质量考核,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坚决杜绝项目发包过程不规范、拆分项目、监管薄弱、设计变更、超预算等现象出现,确保资金投入的质效和水平。
“回头看”——监督促实效
23日下午,督查组对鄞州区蓝青河、后塘河、钱塘河和塘溪镇梅溪水库进行了实地踏看,经过现场考察与对比,委员们认为问题整改已基本到位,蓝青河边兴达石材厂废水排放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新建了厂房和沉淀池,实现了废水回收循环利用;梅溪水库的生活垃圾及溪流边鸭棚问题也基本得以解决,原来溪流边的4个小型散养鸭棚已全部拆除完毕,增加了河道保洁费,落实专门的保洁员,使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五乡镇后塘河经过科学生态治理,河水清澈,公园式沿岸风景宜人,让委员们真实感受到了“五水共治”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看重大项目——察工程进展
24日上午,督查组考察了宁波2015年治水重大项目建设——北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情况、霞浦老城区污水处理项目。镇海区的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于2007年投入运行一期工程,二期将于近期通水调试。北仑区的霞浦老城区污水处理项目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铺设污水管总长9800米,于2015年7月21日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0%。
委员们还走访了宁波北仑岩东污水排水有限公司。经介绍,该公司具备35.9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及17.5万吨/日再生水处理能力,承担着配套污水泵站、排污管道和北仑中心城区雨水管道运行和养护,所生产的岩东再生水已广泛应用于宁波钢铁、台塑热电、北仑电厂、宁波港矿石码头、海越化工及保税园区等大工业企业,并成为北仑城区内河补水的生态“水源”。考察后,委员们认为,再生水回用是化解区域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瓶颈的有效途径,建议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工业企业优先使用再生水,注重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污水处理产业,提升污水处理厂等治水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