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及减量化处理的建议

  致公党中央环发委委员、致公党山东省委委员、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王军博士反映:

  近年来,垃圾分类收集及减量化处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重视,截至“十二五”末,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2%,其中,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垃圾处理率实现了100%。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处理问题强调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还存在以下短板:一是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尚未建立,垃圾混装、混运现象普遍,源头减量效果不明显;二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资源化利用率较低;三是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缺乏中长期规划,“邻避效应”事件频发,垃圾最终处理设施建设存在选址难、落地难、配套难等问题。

  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与减量化处理是事关国家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化处理相关法规建设

  一是制订垃圾分类收集及减量化处理的相关法规,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分类收集方式,规范再生资源的收集方法。二是建立以社区治理为主,形成垃圾分类收集的自治监督机制。明确垃圾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的各责任主体,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及公众等社会主体在垃圾处理体系框架中的职责。三是出台促进垃圾减量化的收费、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出台“净菜进城”“限制包装”“二手货交易”等与垃圾减量化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能力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一是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加强渗滤液处理、焚烧残渣、飞灰处置等配套设施的同步规划建设,防治垃圾处理设施的二次污染。二是加快建设废旧物资分类收集、分拣、打包、转运、资源化利用等设施,依托废旧物资集散中心及再生资源处理园区,规划建设以“区域污染零排放”理论为基础的规范化、规模化的静脉产业园区。三是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费体系,大力推行PPP、特许经营和引入第三方治理等模式,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并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扶持。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公众全面参与

  一是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将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等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本体系, 将垃圾安全处置等作为通识课基础知识纳入教学体系。二是加强公众参与的舆论引导,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吸引公众参观垃圾分类收集及减量化的各种设施,了解垃圾的产生、排放、收集及处理过程对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提升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及减量排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通过各种平面媒体及新媒体等方式,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宣传力度,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量和最终处理量。四是发挥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的作用,引导建立二手货易货市场,促进公众养成垃圾减量排放、分类排放、资源再生利用的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及减量化处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