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日,追忆先烈,我看了一部《共和国战争》纪录片,它记录着1949年建国以来的历次对外战争。
有一晚我们看一盘关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影像。影像开头追溯中越之间的历史关系,其中讲抗战胜利后,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部命令,中国军队开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有一个镜头是受降仪式,以卢汉为首的中国军队将领坐成一排,日军将领面对中国将领站成一排,然后,日军驻越南最高司令走到卢汉面前鞠躬,毕恭毕敬把手中捧着的投降书交给卢汉。当镜头扫过在座的中国将领时,我的姥姥站起身来,手指着镜头一晃而过的一个将领说:"那是我的父亲"。我赶紧倒带回去连看几遍,确实是他。
第一方面军卢汉将军、参谋长马锳将军(右)、副参谋长尹继勋将军(左)于1945年9月28日接受日本第三十八军越北区投降签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精神,盟军统帅部于1945年8月17日发布第1号命令:越南16度纬线以北地区所有日军无条件向蒋委员长投降。按照中国陆军总部命令,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奉命入越受降,卢汉作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担任接受日军投降的主官。当时,越南境内北纬16度线以北驻有日军第三十八军两个师团,约6万多人。越南北部受降区是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中唯一的一个境外受降区,因此历史上又称入越受降为"跨国受降"。曾祖父当时为一方面军60军21师师长,跟随卢汉赴越南,亲身参与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因为历史原因,曾祖父国军时期的照片几乎没有保存,赴越受降如此重大历史事件的照片居然没有很好保留下来(可以肯定曾祖父曾经是有照片的)。去年到昭通老家参观龙家祠堂(龙云家庙)时,发现了以下几张滇军赴越受降的照片:越南河内原法国总督府内设立的受降仪式会场。
日本签字投降后,第一方面军与滇南美军总部及中外人士在司令部大礼堂前合影(该司令部为前法国总督府)
关于受降仪式,网络上有如下记载:受降典礼在原法国总督署,后改为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的大礼堂举行。礼堂四周悬挂着中、美、英、苏四强国旗,日本太阳旗被丢弃在一大堆日军交出的枪械物资中。礼堂内,日军投降代表土桥勇逸中将、二十八师团师团长三国直福中将、二十九师团师团长服部尚志中将、独立第三十旅旅团长永野修身少将及其随身参谋酒井中佐等 6人,面对卢汉等3名滇军将领肃立。中国政府各部会代表及驻越华侨首领、驻滇南美军司令嘉礼格少将、参谋长黑德森上校与部分美军军官、法国远东军司令亚历山大、越南临时政府官员,中、美、澳、越等国新闻记者等500多名来宾环立观礼。
受降日军聆听卢汉将军宣读日军投降签字条文
受降主官卢汉上将庄严地向日军投降代表下达了"汉字第一号训令",并通过英语、日语翻译宣读完毕。土桥勇逸在"投降受领证"上签了字。之后,6名日军代表被送回日军司令部。受降仪式结束,宣告了侵越日军的战争使命全部完结,中国军人将以胜利者的姿态接收和驻守越南北方,保证越南北方的安全。受降结束后,全体将领面向祖国敬礼。
受降结束--集体向祖国致敬
第一方面军卢汉将军与滇南美军总司令加里格将军接受越北区日本第三十八军投降签字后在司令部大厦前合影
我家流传有曾祖父在世时讲过的一些关于赴越受降的小故事,在此用文字记录下来。
痛击法军
法国二战前,是越南的宗主国,越南是法国殖民地。而云南因为和越南为邻,受法国影响甚大,法国对于云南而言,有点近似于当年日本人或者俄国人在东北的情况。但是,二战中,法国被打得一败涂地,欧洲本土亡国,海外殖民地丢失,越南则是被日军占领。
二次大战胜利后,同盟国方面公认的四强是美苏中英,没有法国。法国自认为是二战前越南的宗主国,不遵守盟军统帅部的命令,藐视中国军队,擅自派遣部队想强行接管越北地区。中国军队尊重盟军统帅部命令,对法国的军事企图坚决抵抗,发生不小的冲突。有人甚至把这些冲突称之为第二次中法战争。
最大一次冲突发生在海防。网络上有如下记载:
法军远征军由一万多名德军战俘和十二条军舰组成袭击海防港的主力,由于种种原因国军步兵团没有火炮,为了粉碎法军军舰靠岸登陆的企图,中国士兵用手榴弹与法国军舰上的大炮展开力量悬殊的交战,国军数百名忠勇士兵怀抱着成箱手榴弹,想涉水冲到离岸只有数十米的法国军舰时,被法军机枪火炮打死在海水中,法军由于只用舰载火炮和机枪的火力,无一伤亡。
在这危急关头,中国驻越第六十军的一个炮兵营,携带十二门日本七五山炮从河内赶来,仅一轮十发急射,法军的军舰就被打沉了三条,重伤六条,其他法国军舰立起了白旗,在这种情况下法国领事和法军远征军司令急忙请求中国军队停火,承认错误并保证法军在打捞沉船后立刻返回越南的南方。不再袭击越南北方。
曾祖父所率部队防区也有法国军舰来犯。他回忆说:他下令炮兵退下大炮炮衣,所有大炮炮弹上膛,对准法国军舰,并对法国军舰发出警告,要求他们离开越南沿海。法军可能是因为海防之战的失败,看见曾祖父的部队有所准备,就灰溜溜地开走了。
此次赴越南,先是以战胜国军队姿态进入越南,接受从台儿庄会战开始抗击8年的日寇投降,后面又以严阵以待的武力威慑,赶走了以前在云南称王称霸的法国人,曾祖父为此感到扬眉吐气。在以后的日子里,曾祖父常常说那是他人生最得意最快活的时刻,是他人生的巅峰时期。
越南皇帝保大不会讲越语
中国军队当时作为战胜国军队进入越南,受到广泛尊重和欢迎。曾祖父说他们住在保大(越南皇帝)的皇宫里,接待规格非常高,皇宫富丽堂皇。最有意思的是保大请吃饭。
保大请卢汉以及曾祖父在内的滇军将领吃饭的地点是在一岛上,估计是行宫之类的地方。吃饭过程中,保大和中国将领的交谈要通过两个翻译,因为保大从小在法国受教育,不会讲越语。一个翻译先从法语翻成越语,另一个翻译再把越语翻成中文,中国方面的话又要以相反的过程翻译回去给保大听,很麻烦。
一个国家的皇帝居然不会讲本国语言,有点搞笑,又有点悲哀。幸好中国将士浴血奋战,终于保住了我们的文化,当我们讲中文,写中文的时候,都应当铭记那么为捍卫民族尊严而牺牲的英烈。
胡志明请吃饭
越南北方当时也活跃着胡志明越共领导的越盟。越盟开始对滇军赴越有戒心,处处阻扰。之后卢汉宣布,中国军队入越不是为了占领越南土地,而是为了执行盟军统帅部的第一号命令,接受日军投降。一旦完成任务,便返回中国,这才使越盟对滇军消除敌意,改为欢迎的态度。
曾祖父讲过胡志明曾经请他们吃过一次饭。胡志明历史上曾经在云南昆明生活居住过,越共武装中的高级将领中,也有云南讲武堂毕业生,越盟的领导人和滇军将领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切感。滇军撤离越南时,曾经把不少日本人留下的武器装备交给了越盟。
日本司机
在越南期间,给曾祖父开车的司机是个日本人,估计是因为日本司机比较熟悉道路。从台儿庄开始,和日本人打了8年仗,现在终于胜利了,日本人为自己服务开车,曾祖父非常高兴。
另一方面,曾祖父对这个日本人的敬业精神非常赞赏,他做事非常认真,对曾祖父毕恭毕敬,每天都把车擦得亮亮的,准时在外面等着曾祖父用车。曾祖父说他当时很是得意,得意自己国家终于在世界上有了国际地位,不再是被列强随便踩在脚下蹂躏的弱国了。
无数牺牲终于换来了有尊严的生活,曾祖父此时想到了在台儿庄战役中,那些向他托付家人的战友。当时他们抱定必死的决心,却又担心家人的生活,因此他们彼此托付,希望活下来的人,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光荣后面,在中华民族挺起腰板的后面,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是无数妇女、儿童、老人的眼泪。
五华山事变
滇军主力赴越受降期间,昆明发生了五华山事变,蒋介石窃取全国人民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拉开了序幕。所谓五华山事变,就是蒋介石为了剪除云南地方势力,消灭云南民主力量(当时云南被称为民主的堡垒,是全国各地进步人士,革命志士汇集的地方),下令驻防昆明由杜聿明指挥的中央军,突然包围昆明五华山上云南省政府住地,武力强迫云南王龙云离开云南到南京任虚职。
当五华山事变消息传来,入越滇军无不震惊,群情激愤。曾祖父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如同一把尖刀深深地刺痛他的心。曾祖父和龙云是同族同乡,曾祖父初入滇军就是当龙云侍卫,以后也是龙云送他去讲武堂,在滇军中一路提拔,从排长到师长,他对龙云感情深厚。
曾祖父跑到卢汉处,请缨反蒋,甘当先锋。被卢汉痛斥他鲁莽不计后果,然后又语重心长地对曾祖父说:"老蒋在滇越边境已布置了重兵,断了我回师之路。举兵反蒋是自投罗网。我卢汉身首异处且不说,数万云南子弟兵都将被剿灭,龙云的脑袋也保不住。我一向素知并感佩你的忠心,我也清楚老蒋推出我当个空头省主席,实为罢免我的兵权,是给我送来的一杯苦酒,时至今日这杯酒再苦我也得喝下去。" (摘自曾祖父回忆文章)
云南地方势力由此大势已去,赴越受降滇军于1946年春,被蒋介石调遣直接去东北打内战,而五华山事变之痛,也成为后来曾祖父积极策动长春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蒋介石心胸狭窄,使用鸡鸣狗盗的方式将龙云弄下台,让自己抗战领袖的形象大打折扣,也为后来国共之争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据龙云的回忆,在重庆与蒋介石见面时,他一见就指责蒋说,"我在你的领导下服务很久了,自问对你、对国家、对地方都没有什么对不起的。改组一个地方政府,调换职务,这原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不采用正常方式,而用这种非常手段,未免过分,这样做,恐对国人留下不良影响。"蒋介石难堪地回答说:"我的指示不是这样的,这是杜聿明搞错了,要处罚!"
后来不光是杜聿明、包括蒋介石也受到了处罚,是被中国共产党、百姓和各地民主人士处罚,处罚的程度是被赶出大陆。
小时候我并不以曾祖父为傲,他是土司的儿子,是起义军人,不是根红苗正的解放军。就觉得还是爷爷才是根红苗正的,出身贫农,领导学生运动,领导人民武装运动,参加开国大典。
现在重温历史,才明白,不能以出身论英雄。蒋介石集团为什么要被叫做"国民党反动派",加上"反动派"的后缀,是因为要与国民党政府中的爱国将领,进步人士区别开来。国难当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的爱国之心和共产党员是一样的,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强盛的梦想是一样的。这也是后来,曾祖父弃暗投明的思想基础。
重新回味曾祖父的人生历程,从中咀嚼出了别样的味道:甜中带苦,酸中带涩,辛辣中不失原味,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从昭通世袭土司家中走出,到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读书练武,从普通侍从干到师长。他亲历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他参加了血战台儿庄等一系列抗击日寇的战役,他光荣的赴越受降,他在长春起义的策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百度人物中,他是这样的:
陇耀(1908--1977)彝族,又名绍德,字光宗,四川金阳人。陇耀长期在滇军任职,1937年任第60军警卫营营长,1940年任第1集团军总部特务团团长,1942年任滇黔绥靖公署第4旅2团团长,1943年任第1集团军暂编21师步兵2团团长,1944年任第60军暂编21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任第60军暂编21师少将师长,1948年10月17日在长春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0军149师师长,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曾任重庆第2步兵学校物资部副部长,四川省乐山专署副专员,四川省政协委员。
很遗憾,曾祖父还没来得及去赴任四川省政协主席就去世了。
曾祖父说,他一生的巅峰就是站在日本投降军官面前的时刻。70年过去了,遥想当年,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不畏牺牲取得的伟大胜利,其中云南各族人民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日军肆无忌惮的轰炸从未摧毁过云南各族人民必胜的决心,他们和全国人民一起终于迎来了胜利日9月3日,并把胜利的喜悦传递给了世界。
作者简介:侯昕宇,女,1979年生,云南昆明人。硕士,审计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致公党党员。2007年从昆明市审计局调入云南省财政厅,先后在预算处和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处工作。热爱文学。本文获全国财政系统《中国梦财政情》征文散文类一等奖。
部分图片来源于"血写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罪行图片展"云南人民的抗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