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中国梦”是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一)从“有梦难圆”到“梦想成真”

  我生不逢时,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1931年来到这个苦难的世界,整个幼童年都生活在烽火连天颠沛流离日子里。山河破碎国仇家恨,让我自小就产生了发奋学习,锻炼体魄,长大后精忠报国建设一个文明富强国家的远大梦想。

  然而事与愿违,因父亲早逝,15岁的我不得不告别学校,踏入家乡一家木材铺当学徒。童年的梦,顷刻间灰飞烟灭,让我整日沉浸在看不到前途的迷茫和痛苦之中。

  幸运的是,一年之后,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解放了,人民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国家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大学向一切积极向上的青年人免费敞开了大门,我发奋自学,以第一志愿被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三年后,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原子能系,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1986年,又应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邀请,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巴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开展了长达十余年愉快和有效的合作。

  “有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解放了的土地上,我从乡镇小学徒,成长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员、法兰西国家科研中心的高级访问学者、法国奥尔塞地区中国留法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和巴黎核技术学术会议的国际顾问。朝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我的“科学梦”终于在一个人人都可以追寻梦想,只要努力就能够演绎精彩人生的伟大时代里,圆满的实现了。

  (二)从“倾听人生”到“倾诉梦想”

  退休之后,我移民到了加拿大,在异国他乡美丽寂寞的日子里,倾听人生,大量的读书和思考。在回顾我异彩纷呈人生的时候,心底里充满了感激,感激这个不平凡的时代,感激生我养我的伟大祖国,感激所有关爱过我的亲人。一个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时代,是令人神往的时代,我萌发了把心底里一首首赞歌,转化成一篇篇感恩文章的冲动。我的第一篇文章“我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新民晚报》刊登之后,被无数报刊转载,问候和祝福的电话源源不断从国内外飞来。连北京中央电视台也多次来电恰谈做专访节目这些真情和鼓励,给了我继续拿起笔来倾诉我心中梦想的动力。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有幸生活在不平凡的时代,造就了我瑰丽多彩的生活经历,梦碎梦八十载,我的人生旅程就像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有写不完的丰富题材。几年来,从国内的解放、文汇、新民和人民日报,到美国的世界日报、世界周刊和加拿大的七天、路比华讯等许多著名报刊上,都不时出现我的文章并多次获奖。古稀之年还被吸纳进了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最近作协出了一本《漂泊在异乡》的书,还选录了我四篇文章。不久前我还获得了新民晚报“金牌读者”的荣誉称号。在过了做梦年岁的耄耋之年,竟圆了幼时幻想当文学家的最后一梦。

  在加拿大居留期间,我被聘为魁北克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路比华讯》的专栏作家。我写文章纯属自娱自乐,从不为赶稿加班加点,也不因交不了卷挠头发愁,文思枯竭举笔艰难时索性把笔一掷去做别的事情。而专栏文章必须定期交稿,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但想到这是一个可以与海外华人共享梦想的好机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全世界中国人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每个中国人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梦,所以就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三)从“海外幽居”到“海外说梦”

  《美中不足文化宫》是我专栏开辟后的第一篇文章。因为蒙特利尔唐人街上的中华文化宫内,既有台湾也有香港而独缺中国大陆的报纸。于是我把这篇文章刊登在报纸的显要位置。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的宋鹏洲领事看到后,当即给人民日报(海外版)加拿大代理处去信,很快就把中华文化宫列入了赠送报纸的名单。一家报刊销售点,也二话不说地把每星期售余的大陆报纸全部送去了文化宫,蒙特利尔的广大侨胞终于又可以阅读到自己心仪的报纸了。

  去年,蒙特利尔公交管理局公布了票价即将涨幅的细则,其中尤以学生和老人票的涨幅最大。《七天》周刊的一位记者约我谈谈感想,我毫不客气地说,“对老人的关爱,蒙特利尔应该向上海学习。在上海,凡年过70的老者,非但免费乘车而且优先,其中包括驶往数十公里外郊区的长途公交和地铁线路。老人的医疗也一样,虽说我享有加拿大的公费医疗,但每月都要付80.25加元,远比我在上海付的多”。第二天,该份报纸就以《涨价、涨价、涨价······· 》为题一字不改地登了出来,事先记者打电话问要不要把名字隐去,我说不用,我讲的都是事实,这是宣传中国和上海的好机会。

  上海世博会期间我撰写了二篇《回家看世博》的文章,转达了上海人民热情欢迎和优惠服务海外侨胞“回家”看世博的盛情厚意。同时,又发回国内多篇文章,介绍蒙特利尔上至市长、侨界领袖,下至华文媒体、普通百姓“满城(中国城)争说世博会”的热烈情景。

      由于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很多移民特别是老年移民对居住国的诸多规章细节并不十分清楚,常被稀里糊涂地课罚一些冤枉钱而且弄得很难堪。为此我写了一篇《加拿大移民生活的疑惑》。刊出后,几份华文报纸及时地刊文详细介绍了各种规章制度,一些华人服务机也纷纷举办各种免费专题讲座,帮助华侨适应居住国的生活。        

  海外华人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由于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对祖国的态度往往不尽相同,有时还会引起矛盾和争论。我的宗旨是,只要是爱国的,他们举办的活动我都参加,他们的报纸都写文章。所以,我不仅加入了大陆人主持的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还参加了以台湾移民为主体的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并且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依次介绍他们的活动,深得当地华人的欢迎和尊重。

   海外的老年移民 ,也就是依亲老人,一旦获得了移入国的永久居留身份,就可以享受到除选举权之外的与该国公民一样的福利和权利,因而引起一些当地人的质疑和不满。我利用美国一所大学发表了一份呼吁人们尊重“老年移民”为美国社会作出的贡献的调查报告,写了一篇《“老年移民”只是社会负担吗?》的文章,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获得了广泛的响应,美国亚特兰大一位徐厚庆老人还在《亚城论坛》上撰文声援,有人甚至打越洋电话到我家里表示支持。

  为了唤醒海外的年轻华人,学习先辈爱国爱乡的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写了多篇介绍卓有成就老华侨的文章,刊登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世界日报》《路比华讯以及上海的上海侨务浦江纵横等刊物上,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从“享受写作”到“共享梦想”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喜欢读书和写作,就等于把生活中的寂寞时光换成了巨大的享受时刻“。诚哉!斯言,因为有梦、因为有着对梦想的追求,的生活不再寻常,的人生不再普通。莫道桑榆晚,夕阳胜三春,年逾八旬的我,腰不弯,背不驼,思想敏捷步履轻快,既沒老迈之感,亦無消惫之容,连头发都保持天然乌黑。

  一个不会做梦的民族,是一个缺乏激情的民族,也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一个没有精彩人生的人。梦想带给我希望和阳光,带给我快乐和健康,梦想激活生命力,让我的人生充满诗意和情趣,让我在耄耋之年依然激情澎湃炽烈如火

  有人我“老而不朽”有什么高招?我回答:“享受生活!享受作!享受想!”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