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上海嘉定影剧院的总经理,眼前的宋放如同他管理的影剧院一样,外表低调、内心深沉。东北人,年少时出过诗集,还是著名诗人汪国真做的序;在一家电视台做过7年主持人,在上海一家媒体做过4年记者……这是宋放的履历。可在采访中,他并不大谈曾做过主持人的风光以及自己的文学才华,对经营影剧院多年付出的艰辛也只是轻描淡写。相反,谈起生命的远行和追逐的梦想,他却打开了话匣子,汩汩流淌的思想随着他有节奏感的激情话语倾泻而出。
临危受命,老牌影院成功逆转
从东北到上海,从节目主持人到影剧院经理人,宋放说他每一次人生的跨越都因为有梦想在助推他不断前行。2003年,他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上海,在一家市级媒体做记者。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毅然放弃了打拼多年、积攒了丰富人脉的媒体工作。再次从零点出发,临危受命,来到嘉定影剧院担任管理工作。
当时的困难有多大?他仍记忆犹新。作为上海一家老牌国营影院,嘉定影剧院曾一度走下坡路,设备落伍、影片是其他影院播过的二轮影片,1000多座的影院经常出现只有几个人看电影的尴尬局面。2006年,嘉定影剧院的年票房只有50万元。有些演出的剧目也是不入流的草台班子。一些市民看电影或戏剧只能去市区的影剧院观看。政协委员连续两年撰写提案呼吁打造一个高雅的艺术影剧院,让“老树发新枝”。2007年,嘉定区财政投入1500万元对其进行修缮,改造后的影院由原来的1个厅变为3个厅,开始播放院线首轮影片。虽然经历了修缮改造,但几个人看电影的尴尬局面还是有,提起嘉定影剧院,很多人印象里还是那个设备陈旧、年久失修的老影院。
如何让嘉定市民认识一个全新的嘉定影剧院?宋放不再简单地关注传统的卖团体票,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高端营销:他开始关注区情区务,把影剧院的工作与区级单位的业务结合起来。在全市率先开展“十进活动”:与环保局共同开展“环保电影进社区”、与司法局开展“法制电影进农村”、与教育局开展“阳光电影进学校”等系列特色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各委办局和社区、农村学校的积极响应;他盯着互联网,建立了嘉定影剧院网站,让观众在网上就能看到电影排片,通过网络在线选座购票,并与团购网站通力合作,仅此一项每年就可网上卖电影票100多万元;他注重用品牌建设来提升影剧院形象,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公关营销活动:2010年,借助嘉定影剧院成立30周年造势,编辑撰写纪念册《嬗变》,并展开一系列的主题营销活动;2011年向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递交申请,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首个指定郊区影院,当年票房位居28家上海主流电影院第四名。与此同时,他还抓住中共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契机,开展红色系列电影的展映活动,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的2011年全国红色电影票房绝对值200强影院之一。这些紧锣密鼓的活动让影剧院当年创下近700万元的超高票房,用4年的时间票房翻了14倍,并面对竞争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佳绩,这对一个只有3个厅的小体量影院来说实属不易。
为了更具竞争力,今年宋放自筹资金,对影剧院进行了新一轮的修缮,新增了一个4D影厅,并对影剧院进行了全新的装修,彻底颠覆了以前老影院的形象。环境好了是否意味着票价也要提高呢?宋放说:“我们影剧院的经营方向一直走的都是平民路线,经常开放特价场电影,寒暑假也会针对学生发放最低票价优惠券。此外,作为区级国营影院,我们依然担负着全区老年人、民工子弟、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免费电影专场活动的放映工作。”
关注焦点,政协委员智慧履职
6年的影剧院管理工作,让宋放对电影事业和影院管理有了更深入而睿智的思考。虽然他管理的影剧院只是区级层面的,但是媒体从业经历让他的思考总是站在全国的视野上,没有人相信发表在 《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报》上那些整版整版的文字居然来自上海一个区级影院经理之手。他撰写的调研文章和政协提案都是和电影产业发展相关的深度文章:《“四轮驱动”转出新天地——从上海嘉定影剧院的变化看中国市郊影院发展之路》被国家级期刊《中国电影市场》2010年分两期全文刊登,全国很多郊县影院看到文章都纷纷来嘉定影剧院取经;2011年底,发生了《金陵十三钗》最低票价的“提价门”事件,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他立即撰写了文章《引导电影合理定价,助推文化发展与繁荣》被《中国电影报》刊登两个整版,同时作为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纳,并荣获2011年度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优秀成果奖;近几年,中国电影事业飞速发展,影院人才培育远远赶不上鳞次栉比的影院建设,影院间的竞争,从硬件比拼转向专业人才的争抢,上海以及周边很多新开的影院都慕名高薪聘请宋放,他都婉言谢绝了,可他也从这儿发现了新闻点。2012年,他用半年多时间撰写了非常有深度的调研文章《中国影院行业专业人才匮乏及对策——以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及其加盟影院为例》,被《中国电影市场》全文刊登,他在文章中引用嘉定影剧院做例,强调人才队伍建设不仅仅要依靠外聘人才、待遇留人,更要注重本单位的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培养本单位爱岗敬业的“接力人才”,通过“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的方式来凝聚队伍。
作为政协委员,宋放除了撰写和本职相关的论文或提案,他还关注区情民意,善于发现敏感问题并认真调研,围绕“当前大局、城市热点、百姓需求”来撰写提案和调研报告——
围绕“汽车嘉定”功能撰写提案。2005年7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明确要把嘉定建成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综合性国际汽车城。宋放马上意识到,凭借上海大众和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迅速崛起的嘉定,要想改变“瘸腿”现象,接下来几年将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而在现代服务业中最凸显的就是汽车贸易和汽车旅游业。于是,他通过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打造上海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议》、《关于整合汽车城旅游资源的建议》等一系列和汽车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提案,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关于打造上海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议》当年就得到落实,中国的10个基地之一“上海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正式挂牌落户嘉定安亭。
围绕“世博”主题撰写提案。2010年5月上海举办历史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博会,宋放抓住世博会的环保主题,撰写了《关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打造一流世博环境的建议》,为嘉定区“创建国家环保模式城市”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并在当年被评为“嘉定区优秀提案”。
围绕百姓文化需求撰写提案。随着嘉定产业功能的不断凸显以及外来人才的不断入住,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发强烈。老年人喜欢看沪剧、越剧,年轻人喜欢看话剧、音乐剧。但这里商业运作高雅艺术的氛围一直没培育起来,市民掏钱买票观念淡化。影剧院组织戏剧演出推销票子压力很大,弄不好还要赔钱。宋放撰写了《关于培育嘉定高雅艺术演出氛围的建议》,提出整合各类资源以及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提案迅速得到了相关方面的答复。他还撰写《关于嘉定敬老免费电影专场经费补贴的建议》,区有关领导非常重视,当年就落实经费,让嘉定老年人每月都能在固定的场所看到免费电影。由于参政议政成绩突出,他被致公党上海市委评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结缘致公 热心党派公益活动
宋放的工作很忙,但他却非常热心党派工作,一直兼职着党派的秘书长工作。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在公益活动的现场……到处都能看到他积极忙碌的身影。他说他和致公党很有缘分,在他初来上海工作时采访的各界精英以及主管的院线领导,很多人都是致公党员。加入致公党后,他充分发挥做过主持人和记者的优势,配合党派开展各种活动。参与策划主持致公上海市委和区委的义演、社会服务、联欢会等活动,编辑撰写《最是橙黄橘绿时》画册,围绕“心系汶川、情系灾区”的爱心主题安排系列活动,推出“卖出一张电影票提取一元钱”爱心活动,举办“听灾区故事,过有意义的暑假”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写完这篇稿件时,嘉定影剧院大堂以及4D影厅刚刚装修好。新的影剧院典雅别致,大堂散发着爆米花的香味,红色皮座椅和点点星空顶的梦幻空间让人无限遐想,观众们有说有笑地享受着舒适的观影环境。这是你梦想中的影剧院吗?宋放笑笑说:“梦想都是有缺憾的,所以要不断前行追逐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