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公党浦东区委北蔡支部有28名党员,他们不少人工作及退休后,居住在社区、乡村,接触老百姓多。党员随时有致力为公、发挥作用的机会。这是传统统战即“社区统战”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这也是与中共同心同行的一部分。因为大家都坚信,“我”是中国梦大厦的一块砖。
十余年前,中共北蔡镇党委来了一位吴书记。那时的北蔡镇经济状况已因一家支柱产业的变故,一夜之间由闻名全市乡镇的前三变为倒数第一。吴书记听从党的安排,接过这只烫手山芋,为建设一个新北蔡,带领大家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
我们支部的一位党员黄正屏,上世纪在川沙县卫生局工作时就与分管文教卫生的吴书记(时任乡长)有工作上的联系,当他得知调来北蔡当书记的就是当年的这位吴乡长后,他马上就去拜访了吴书记。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前辈,吴书记格外尊重。同黄老师共话北蔡未来,同心同行,共铸美丽北蔡梦。
从此镇里有什么重大决策,宣传部都会召集致公、民建、民盟三个民主党派领导去开会,领导们也及时向自己的成员传达。于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有好几件事吴书记知道后都在第一时间交办相关职能部门并立即回复当事人。
致公党北蔡支部的党员们也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医生党员们曾去北蔡敬老院为老年朋友讲保健知识并现场咨询、测量血压、号脉等;曾邀请沪剧团给老年人演出沪剧全场戏;曾为镇体能测试活动室担任辅导员等。通过活动,北蔡地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知道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北蔡支部的党员们则更加自奋自律,自觉践行同心同行。这些都是中国梦大厦的一块块砖啊。
个人在社会上同心同行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
退休英语教师严载霞同志除了做好家中的好奶奶,照顾好全家人的生活外,还抽出时间当志愿者,教授世博英语一百句、带教沪剧班。忙与不忙,可想而知,但是她觉得很开心。又如党员纪敏华,退休后也到镇里一个民工子弟小学继续执教。这不仅仅是教几个外地小囡认识几个字的一般意义,而是关系到让他们的父母——许多新北蔡人,可以安心建设新北蔡、共圆中国梦的大事情。“少年智则国智”,为了祖国的未来,“传递一个统战人士的正能量”,纪老师就是这样想的。
又如一位爱唱歌的的党员,五年前,他被介绍到居委老年合唱队参加活动,之后他创作了世博会歌、中国梦歌,还担任指挥教唱,他讲授乐理知识、舞台艺术。指挥千人大合唱《走向复兴》等歌,这些歌唱到了川沙、南汇等地的学校和敬老院。他写的歌被《上海致公》等两家杂志刊登后传到了外地;他为了北蔡一大型动迁基地鹏海小区的3000多名居民出行乘坐公交车方便、免走800多米的路,打了整整一年的电话、写了整整一年的信给相关部门。终于,2013年5月10日,浦东公交公司按这位老同志的建议,在北蔡镇南大门陈家桥沪南路上增设了一个招呼站。有探头显示,每天早高峰的两个小时内这个站点上有200多名乘客;他建议为一个公交车的起点站安装电子显示器,不断播报发车的车号和时间,节约了大家因上错车而浪费的时间。而这位老同志也因此获得了“我为公交改革献一计活动”征文金点子奖。又如,他提醒小区物业绿色通道上的锁生锈了,钥匙眼都堵住了;两扇铁门中插进地面的插销也弯曲了,对救护车辆进出小区造成了困扰。结果物业及时更换了锁具。事后,共产党员李经理问这位老人:“您这样关心公益事业,一定是位老党员了吧?”我们这位党龄24年、年龄76岁的致公党党员高兴地回答:“是的”。
人在变模样,北蔡镇的经济发展也在变模样,如今的北蔡镇再次跃为全市乡镇之冠,而大家熟悉的吴书记也在前年换届时第三度当选。
为圆中国梦,我愿永远做中国梦大厦的一块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