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百舸争流,只争朝夕

  16岁那年,父母把我送到英国求学。还记得那天深夜,下着小雨,伴随着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响,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了英国伦敦的希斯罗机场。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检查,当我拖着巨大的行李箱走出机场,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异国他乡的空气,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走出国门,从此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

  国外的课堂都是很轻松的教学方式,没有令人感觉一板一眼的课桌椅子摆放,一般除了集体课,更多会觉得上课其实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老师在前面不是讲课而是与同学们聊天,只不过老师发言的时间比较长而已。课程时间的组合上也是很宽松的,每周25小时的课时让学生们有很多课外时间去自由安排。

  除了学习,英国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勤工俭学生活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暑期,在当时就读的大学学生宿舍做全职的楼层房间和活动区域的清洁工作。工作的第一天早上,经理先告诉我学生宿舍现在的基本情况、人员安排和暑期我会接触到的一些事情,然后介绍我认识小组人员,最后安排工作岗位以及说明工作着装要求等等。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一个宿舍清理工作需要那么专业,需要用到十数种工具、清洁剂和机械设备,而不是像我们在家搞卫生那样两三样东西就可以了。在那里我整整干了一个暑假,毫不马虎,我甚至感叹打扫卫生都成了一门手艺活。此外,我还另找了一份兼职,就是在周末的晚上到郊区的中国餐馆里帮忙。空闲时间,我会向大厨学习掂勺和烧菜,充满了乐趣。后来,我又去了一家墨西哥餐厅,接待和安排客人就餐,负责清点现金收入和核对钱款。周末打工经常干到午夜时分,甚至凌晨,然后载着满眼的星辉,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附近的出租屋。

  大学毕业后,通过朋友介绍去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一家假日酒店,实践酒店管理行业,同时对一些来酒店短期兼职的留学生做基础培训。我发现那些外国人,虽然在下班的时候自由奔放展露自我,尽情享受生活,但在上班时间内,却是恪尽职守,很有“职业精神”。这些林林总总的打工历练,既充实了我的留学生活,让我在领略异国风情,还培养了我一定的职业素养,并积累了一些西方管理经验。

  2009年的夏天,我决定回国发展。作为中国建筑之乡出生的我,我选择去建筑行业锻炼学习,当一名工地现场的基层施工员实习生,跟着栋号长负责一栋32层住宅建设过程的监管。那一年,我和工地上的工人们一起干活,住着彩钢板搭建的临时宿舍,领着微薄得勉强吃饱肚子的工资,晒得脱了三层皮。在施工楼层里跑上跑下,也经常作为蚊子的生命之源。这样整整干了一年,如今想起还在惊讶当时究竟是怎么度过的。在工地上,生活工作环境虽然比较差,但接触到了建筑工人的真实生活,也掌握了建筑行业最基础的学问,那时虽然艰苦,但得到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第二年,我开始涉入公司的内务事务,从一般职员、经理助理一直到了管理层。在我出任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海创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时,我已经懂得了识别和珍惜人才。我把那些务实、敬业、有能力又值得信赖的人召集到我的身边,我坦诚地和他们交流、共事,他们是值得我信赖的同事和朋友,我们组建起公司的运作团队。在透明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大家愉快地一起工作。我的团队人数开始逐年增加,公司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对我亲手打造的海创公司,我有着很浓厚的情感,我希望它今后能成为一个凝聚人才智慧,集萃高科技成果的国家级企业孵化平台。目前,由我公司投资建设的宁波科技园,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海洋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着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作用。宁波科技园已从海外引进高端人才十余名,其中“国千”1人,“省千”若干名,成立了5个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孵化了6家高科技企业。

  在我心里,还一直惦念着那些曾经和我一起辛苦劳作的人们,他们给年轻的我上了一堂无比珍贵的人生实践课。为此,我牵头和公司的21个员工一起,募集了一笔钱款,给予因病致贫或生活窘迫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个基金从最初由海创同仁们自发捐款的1万多元增加到现今的10多万元,在余姚水灾、助学结对等方面奉献了我们的一片爱心。

  可喜的是,我在2012年加入了中国致公党,现在担任致公党宁波市海外联谊和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一职。去年3月,我曾协助致公党宁波市委会组织致公党界别政协委员和部分海联会成员前往嘉兴调研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和生态农业建设。最近,我还牵线联络,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海外清华学子·宁波鄞州行活动”。18名海外清华学子及我市众多园区、企业代表和投资机构汇聚鄞州共话创业创新。

  现在的我正当拼搏奋斗之时。我经常会回想起自己在海外时的那段经历,曾经有过艰辛、激情或迷茫。在回忆里,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无限美好。因为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期待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期待“中国梦”能够早日实现,祝福每个人都能够怀抱真正的幸福生活。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