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归来

 

  回忆到目前为止的人生轨迹:

  6岁的时候开始学琴;

  12岁离开家乡宁波,去到上海;

  18岁离开祖国,飞往德国;

  25岁回到中国。

  有一半的时间独自在外漂泊。

  似乎习惯了在外求学的艰辛,习惯了国外一个人生活的孤独,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呼唤我回到祖国,回到我魂牵梦萦的家乡......

  18岁那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德国国立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只身一人飞往德国,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六年后,同样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该音乐学院,成为中国首位年仅24岁就获德国钢琴演奏最高学位即德国钢琴演奏博士学位的演奏者。在这两千两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仿佛是一块干枯的海绵,不断地吸取着水分。一次次的练习,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聆听,让我从一个第一次出国都有些害怕的孩子,慢慢蜕变为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挥洒自如的演奏者。

  我无法忘记,这六年来,父母亲给予我的伟大而深沉的爱;我在中国的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郑曙星教授对于我去德国留学的支持与引荐;我在德国的导师,慕尼黑音乐学院卡尔·黑尔曼·穆戎格维乌斯教授和钢琴系主任米歇尔·舍费教授对于我在学习作品方面的全新引领;我在一次又一次国际钢琴比赛的大舞台上的历练;多位国际钢琴界泰斗式人物在大师班上给我的真传......这所有的一切,成为支撑我不断进步前行的动力,让我的艺术之路能够走到今天。

  在德国国立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学习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卡尔教授。有一天,他讲到一段很难演绎的片段时,问我:“洁,你曾经喝醉过酒么?这里需要呈现的是一种喝醉酒的状态”,于是我看到了他如痴如醉的示范演奏,指尖流出的音色令我大开“耳”界;他也会很可爱地表达对我演奏的欣赏,记得我获得德国青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和很难被授予的“大理石键天才奖”时,他兴奋得像个孩子,还专门约请我吃了丰盛的三道式晚餐为我庆贺,这是一种极为优厚的待遇,我的印象中,在每次学生与导师的共同聚餐中,他都习惯AA制;记得还有一次,是在他的大师班上,我演奏的作品竟然令一贯挑剔的他站起来,热情地拥抱我,并夸我说,“洁,你将来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诉你的外孙辈,你当年的演奏有多么多么轰动”。

  因为他的太太是西班牙人,卡尔教授长期住在西班牙,由此我和他上课的模式有些特殊,基本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课,然后在几天里集中有课。在跟他上课的几年里,尽管课时不多,他却帮助我在演奏的方方面面建立了清醒的意识,从他的示范中获得了如何研究、深入作品的启示,并形成了较强的快速自学能力。卡尔教授在上课之余,还坚持着每天七、八小时的练琴习惯,这是他总能以新鲜视角启示学生的前提。卡尔教授不光教给了我音乐的知识,也教会了我生活的感悟。

  初到德国的时候,我为了生活费,不得不勤工俭学,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看到了德国人对于音乐的尊重。在国际著名的慕尼黑爱乐大厅兼职检票员和引座员的时候,音乐会开始前,常有老太太会走到我跟前问:“姑娘,你有润喉糖么?”她们担心自己在音乐会过程中发出咳嗽声、清嗓声,所以,我总能听到类似可爱的问话。当得知我是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时,她们这些乐迷会真诚地邀请我去她们家里练琴和举办沙龙音乐会。

  国际比赛的参赛经历,不仅为我赢得了许多奖项,积累了舞台经验,也让我对一些演奏现象做了些许思考。中国的大部分参赛选手技术辉煌,但音乐处理缺少个人的见解,而国外的大部分选手懂得,技术是服务于音乐的工具,音乐演绎充满个性和趣味。毕竟,古典音乐语汇是融于西方人血液里的,我们还需要更多地领悟音乐内涵,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擅长的技术精准性和机械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通过教育,从最根本的基础教育理念开始调整。

  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各种国际比赛和世界性演出,我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国外优异实用的音乐理念以及对音乐的尊重带给中国的学琴者和教琴者,使学生、家长和老师更好的为自己、为身边的人带来触动人心的音乐。恰逢此时得知父亲重病,我毅然决定提前回国。

  2006年,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作为宁波大学引进人才,担任了艺术学院的钢琴主课教师。我没有忘记萦绕脑海多年的那个念头,于同年创办了公益音乐组织---“郑洁钢琴艺术之家”,让更多的琴童、家长和老师能够分享我从国外带来的理念与感悟。至今,“郑洁钢琴艺术之家”已成立了近八年,这八年来,艺术之家会员不断成长。许多会员已举办过独奏音乐会,并多次在国内国际钢琴比赛中荣获金奖,还有会员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晋升为专业的钢琴学生。

  受德国导师的启发,我在教学中,反复让学生思考和了解,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做,而不是只告诉他们怎么做。刚开始,家长们普遍会疑惑,会担忧,会不适应,因为他们习惯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但当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由此拥有了自学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到眼前的知识时,那种喜悦自然不言而喻。

  如果把音乐看做我的生命,那么,“郑洁钢琴艺术之家”就好像我的孩子,看着它慢慢的成长,学员一点点的收获,我的心再次被触动。13年的漂泊,7年的海外求学,汇聚成一个盼望着坚守终生的念头,随着自己的归来,一点点花开满枝。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