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夏天,我走访生态乡土
  

1、在乡意浓基地旁边

  我在绿野中品读珠海。

  无意中走到了乡意浓有机绿色植物基地旁边。

  那是珠海最北的地域。

  好大一块园林!

  绿色生命在里面舞蹈。清风张开翅膀在游戏。乡民的梦想哟,带着五彩的颜色,正在那里发酵、疯长。

  树丛如阵,竹架似网。

  阿哥的白色衬衫点缀绿林,高卷裤管,从静谧的绿色旋律中,从宁静的田间沙道中走出来,走进了迷离的梦。

  乡意浓,乡意情浓。有机植物,筑起绿色长城,抵抗激素的喧嚣,截击化学污染的魔掌。无处不在。阵容严峻。保住一方洁净,一方清新。

  林间鸟,快活地在枝桠间跳来跳去,阅读着这一本厚重深沉的绿色论文。远山清黛色的目光,不知在思索什么。树们举起摇曳的叶子作手机,拍摄照片,把这些绿色的信念变成微信,传向远方……

  2、莲花山下,虾塘

  据说,莲花山,一半山属珠海莲溪,一半山属新会黄布。

  黄布有十条村。

  莲花山下是九村。

  莲花山以撕裂的莲叶,摇动在珠三角沃土上。

  莲叶如蓬,那下面,流动着几多美丽、温馨的乡里故事。

  故事熏香了山下的虾塘。

  阿婶提着一盒饭,走在虾塘基的淡红色泥路上,那上面,参差错落的木桩头,组成柔和的旋律。

  增氧机旋起的雪花,还有清凉荡漾的水,那是阿婶心中的歌。

  阿叔在虾塘忙碌,忘了回家吃饭,肠胃里,已经填满了活蹦乱跳的虾,填满了心里的梦。

  妻说,这是她儿时生长、嬉戏的故乡。那里的山顶、山下,都有缠绕着她的童话的梦。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时故乡很穷,年轻人大都到外面寻梦去了,只剩下些老阿伯、阿婆,在守望着故乡的亲情和风俗。

  眼前,美丽规整的稻田,绿裙飘飘的藕塘。绿色的稻田,摇晃着沉实的希望;蓬勃的荷塘,翻涌着无边的激情和诗意。

  美田、丽塘的簇拥中,一栋栋瓷砖外墙铺砌的、现代化的小楼,参差在树丛中,错落在竹林里,这是特大的、连绵的汉字啊,正在骄傲地,向还未被污染的蓝天和空气宣布,乡人的志气,和他们向贫困进攻的宣言。

  一辆的士头的小轿车,憩静地躺在枝叶婆娑的榕荫下,慵懒地做着他辛劳过后的梦,那来自田野、鱼塘和阿妈怀抱的、乡里的风,带着无限的温馨和情愫,正在它的怀抱缠绕……

  3、到处是花木园艺的故乡

  我在乡野中徜徉。

  我的思绪在神游、驰骋。

  我在翻读着一页页乡村史。

  史册里,一页页,内涵丰富。有很多页,写满了纯真、乡情、朴实;有很多页,写满了愚昧、野蛮、血腥。

  几千年,中国以农业立国,满足于自给自足。乡民本份,只要田野里能酿造他们吃饱饭的梦,便大抵不会向官府讨公道。然而固守乡土,却与富裕,与现代生活无缘。上世纪末,市场经济的东风,终于吹绿了这里贫瘠的自然经济的土壤,旧观念的壁垒终被冲破……

  从莲溪到黄布,到处是花木园艺的故乡,到处铺展着绿色的织锦,游动着求富的灵魂。

  乡民,在江门珠海走来走去。花、木、林、园,在珠海江门走来走去,在江门珠海走去走回,走成了一片生命蓬勃的春色,四季浑融。

  是黄布感染了莲溪,还是莲溪教会了黄布?不知道。连通一块绿地,珠海江门两市边缘,一股生态经济之潮,正波翻浪涌。

  摩托车,在沉思,在慢驰,在用车灯的大眼睛,在一片片花木田野中,追寻一个个绿色的谜。

  一方亮如明镜的马蹄塘旁,一块延展数里、遮蔽视野的花木地上,几辆巨大的货车,正装载挖好的棕榈、榕树和各种花木。

  阿嫂手里拿着本子,向一个二十几岁的后生说:记着了吗?这一回,把花木运到中山西区那个小区,告诉老板,资金要抓紧交付!老板答应过的,他说二十万元,没问题。

  后生连连点头。阿嫂的脸上,盛开了夏季的扶桑花。

  身旁一位老阿妈的脸,笑成了一块波纹,像老榕树的树皮那样健旺:阿坤哟,这次回来,就给你娶媳妇了,在村里,准备摆酒,已经盘算好了,一百围。

  广东音乐,平湖秋月的旋律,在田野树梢跳舞。

  摩托车,瞪着铜铃一样的眼晴。眼前,无边的花木场、水田,恍若幻成一个尖鼻子的外国传教士:主啊,中国乡民,聪明,变了,变了,上帝本来就是造福苍生的,懒、穷,也是罪孽啊!阿门。

  到处都是花木,用生机葱茏的文字,书写着新乡村童话、新乡村寓言。

  4、西江,南镇村六顷渡口

  西江从云贵高原远道而来。

  荷载着几千年温润文化的滋养,躯体与血脉,散发着儒、释、道浑融的气息。步履渐趋平缓、稳健,胸怀渐趋开旷、豁达。呼吸大海大洋气息,沐浴大江大田之雨。航船睁着明亮的眼睛,以水为财,向大洋彼岸寻觅生活之路,足迹无论走到哪里,都心系多灾多难的祖国。

  这里,哺育了一代大学者、大教育家陈白沙。

  这里,哺育了一代政治家、国学大师梁启超。

  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一代代的侨商、科学家、文化人。

  侨乡文化多灵气,不温不火有雄豪。

  也有据水抢劫、占山为王的土匪。

  北方人说,广东的女子不漂亮,身材肤色不妖娆;广东的女子有厚德,心灵开旷能容物;勤劳持家,相夫教子,心灵手巧善烹调。因为她们的性格和气质,是西江的水滋养而成的呵!

  西江来到这里,分合合分,江道大开,河汊如网。

  这里的一块地,像陆地又像大岛,名叫大鳌,形状如鳌,终日想着独占鳌头。一个中岛叫石板沙,更小的岛叫大屿,最小的岛叫白洲。

  这里是南镇村六顷渡口。可南镇村却没有镇,顾名思义,这里有六顷肥沃的田。

  西江水来到这里,水流清净,有大江大河气品,无狭隘凶暴之气。

  渡口,平板船正在泊岸。船上有一辆辆的货车、货柜车,还有载满化肥的手扶拖拉机。

  渡口旁边。老榕树飘拂的须髯下,清凉江风吹拂下的浓荫里,老阿伯摇着葵扇,用一口浓重的乡音与顾客搭讪,平和厚道之气,已溶进了西江的水。

  西江开阔,正在平静地分流而去。明亮浩渺的江水哟,写满了思索、寻觅的神色。

  对岸分道里的大鳌大桥,凌空穿飞,汽车得意地在桥上奔驰如流,恍如汇入浩渺的西江浪涛。

  温馨的乡音里,西江在这里寻觅、思索、行动、劳作,合分分合,分合合分。

  无论如何分流,终会流向海洋;无论多少游子,游向世界每个角落,心灵之野,始终朗照着华夏之光。

  浩渺江水,映照两岸村乡绿野、田畴人物,形成一幅百读不厌的流动画卷,写满了意味深长的文字。

  5、十里莲江意象

  莲江村我来过多次,可我的文字却十分吝啬,没有写过一篇文字。这位老熟人,对我这个不速之客,已经当作乡里人了。

  琉璃瓦,翘屋檐,精美的楹联,莲江村牌坊,以文质彬彬的乡人微笑,敞开胸怀让我进入,入心入肺。

  洁净温馨的普通农家民居,讲述着朴实的乡里故事。每一幢住宅周围,龙眼、花木念、荔枝、杨桃、瓜棚、桃树……或硕果累累,或嫩叶吐翠,都成为熟络的朋友,时时簇拥在农家的周围,守望着这一方民俗,一方永远的清新。于是,青砖瓦屋旁,总有孩子们天真、快乐的笑声;于是,这围绕着乡宅老屋周围的一蓬蓬新绿、浅绿、深绿、浓绿,一片片生机,一杆杆、一杈杈树的手,分享着村里人喜悦的梦想,分担着村里人的忧愁和悲哀。

  那是依靠绿色生存的一方土地哟。是桃花源?村中有文化的老人会在榕荫下给你念诵:“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声调苍古,抑扬顿挫,摇头晃脑,连同老榕树的枝叶,都陶醉进去,跟着摇兮晃兮。

  是诗意地栖居?乡人大抵不懂“诗意”、“意象”之类文人的词语,他们只知,村里年轻人,想鸟飞高枝,自然跑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发达”去了,可外面多容易赚钱,也不如家。不如意时,跑回来,粗茶淡饭,四时水果蔬菜,也活得有滋有味。这四季葱茏的绿,这清亮凉快的溪水,也一样有妙曲绕梁,也一样有明星在屋,在电视中向你表演。这本地的棕子、叶仔糍、艾饼、汤圆,带着乡里的温馨和淳朴,外面没有。回到家,让你感到,这里的树呀、果呀、水呀让你滤净烦恼,心气平和,心灵中形成一幅平和明净的水墨画……那不是诗意吗?那就是诗意呀!

  莲江村现在叫“十里莲江”,名声如飘飞的树叶,飘进世人的记忆中。她没想到出名,是珠海市政府,把她选中,作为生态村居加以修葺,不曾想,成了旅游景点,“幸福村居”。

  返青的明亮稻田,摇曳绿波,平静地讲述几千年血脉相连的农家史。

  扶桑花,晃动着她粉红色的笑靥;美人蕉,摇晃着绿色的裙裾;熟稔的蟛蜞菊,绽放着星星点点的黄花,铺展成一片固守乡土乡情的深绿;木瓜、龙眼、荔枝、青竹,依然不改本色,深绿、沉实、浑厚;青砖瓦顶民宅,经过修葺,配以柏油村道、风景草木,自然明亮如画,一股洁净舒畅平和惬意之气,迎面而来;婆娑的老榕,垂髯飘飘,沙沙絮语,仍在温馨地讲述,村里的故事。

  和谐桥下有流水,卢橘、芝麻、木薯笑颜开,阿哥阿姐有相机、手机拍照片,白云、清风、画面、流水、树影……,选你喜欢的,款款走过来。

  不知是不是为了保护风景,村前的一片广阔的土地上,是一片北方才有的高粱地,紫红色的高粱穗连成紫色的飘带,在木木地、拘束地在那里站着,这方耕地在春天,曾经做过一片油菜花地,都是从省外请来的外地移民,金黄色的花朵携着春天的信息,蓬勃的生机在灿烂地绽放。油菜花、高粱穗恍若告诉乡里人:外面的世界也精彩,外乡的女儿嫁进来,外乡本乡本同根,乡人也走向五洲和四海。

  高粱紫纱里包围着的,是一个荷叶、莲叶浩荡的大藕塘,绿风呼呼,绿裙飘舞,洁白的荷花伸向空中,面对白云清风,自有一份脱俗离群的憧憬和高贵,引人注目欣赏,却只能远观。

  十里莲江十里景,莲叶荷叶村头见,村居画意不在莲,心里有画诗如泉。

  6、黄杨山下,绿魂向我戏谑

  摩托车,在黄杨山下留连。

  从莲洲镇到斗门镇,黄杨山敞开怀抱欢迎我。

  黄杨山是一位饱阅人间变迁的知识分子老人,儒雅蕴秀。他挺着他高瘦的肩胛,以他的平静、风趣的语调,用他绿魂闪闪的眼睛,向我戏谑,讲述着时代的风流,讲述着乡里的故事。

  黄杨山,一卷古老的书哟,山下山上,内涵丰富。这山下的村民,姓赵的人特多,是宋朝皇族赵匡胤的族裔。几百年前,黄杨山见证了不远处那个崖门发生的一场崖海大战,元军张弘范的大军追击宋军,血染崖海,宋朝兵败,丞相陆秀夫抱着最后一个小皇帝昺蹈海殉国,玉玺落海,去无踪迹。几多遗民,抗击元军,捐躯沙场,血洗山茅草。黄杨山是忠贞的山。

  黄杨山也曾是土匪的窝。山上的大石,依稀记得那个山大王黄阿扁,到山下打家劫舍的情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黄杨山有光荣也有耻辱。

  黄杨山下,有过民国年间最繁华最兴旺的百年老街,那时商贾云集,货流如海。骑楼街,千家店,吸纳着来自外洋和大陆的财气。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儒释道三教,早已如海上吹来的风,熏染过黄杨山的草木。

  黄杨山的山坡与老树,记忆中,收藏着日军大将大角岑生的飞机,撞毁于黄杨山腰,人亡梦断的图画。

  日军侵华时,黄杨山下曾是国民党中山县政府撤退驻扎地。

  黄杨山,是壮美?秀美?凄美?喜剧美?悲剧美?……都有,互相交织,说不清道不明。

  从莲洲到斗门的交接处,美田如画,铺展着,簇拥着富庶的村居。

  黄杨山是荔枝的山,每到四五月,漫山遍野的荔枝林,摇晃着紫红色的荔枝果,似红色大珍珠,似一组组微型小灯笼,向世人报道着黄杨山下的丰硕。那枝叶间,层层红荔果下,收藏着一个个的华侨与乡土、贫穷与发奋、富裕与新生的爱情故事。

  明亮的阳光,亲吻着清黛的树影。浪漫的山草,弯腰激情浩歌。老榕树、货柜车、柏油路、新学校……,在夏日的蓝天下,形成一帧新生活风情的巨幅画面,一任云天拍摄。

  7、莲溪大桥下有片水松林

  莲溪大桥下,一江夏水,波平如镜,蓝天照影。

  江作银纱带,岸树似青黛。

  桥下有片水松林,外界不闻有此景。

  摩托车被风景绊住了,水松林骤然把我吸引。

  水松林,寂寂临水而居,虽车声、人声日日驰过,它不为所动,波澜不惊,沉声静气。把一腔热情、精力,收束在默默生长、营造一方清新和绿色的蓬勃里。

  水松林,不理外界都市的喧嚣,不借助新闻网络的褒扬,寂寞地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它把憧憬收藏在大桥下,把苦闷悄悄倾倒在江水里,把信念高举在绿叶中,把自己的故事,隐蔽在透明无影的野风里。鸟儿日夜在树丛里呢喃,绿叶也常有絮絮叹息。然而水松林心志坚定,世间百变,风尚常流,它不为所动,默默付出,只为营造一方新绿,一方独特的利人、利已、怡人、自适的绿。

  莲溪大桥下,这一方怡人的水松林,发现你,我有一份骤然的惊喜。风声、雨声传妙音,也许,我们心意相通,才听懂你的言语。

  8、西滘村水乡画意

  走过了一片美丽稻田,一片树与田组合的田园诗的画面。

  又走到了莲洲镇西滘村的公路桥头,摩托车被一片美图缠住了。

  因为,我走进了水乡的画境,走进了一片唐诗、宋词的画意氛围中。

  一道河涌,两岸村庄。水质清绿波不惊,绿树泼墨影如黛。笔直的河涌,沉静地走向远方。两岸民居,瓷砖铺墙,炫耀着富庶;绿树、瓜果的簇拥,向我描述着水乡人缘水而居的独有生态。

  一蓬干枯的橡草用金子的色彩,把我的视线,引向远方,那是一幢幢整齐、亮丽的水乡民居楼宇。

  河涌上,电线穿空而过,构筑别致的画境。

  水乡风情图,正在向我展览,那生气充盈的画面,正向我讲述,水乡的历史和故事。

  水乡不穷,可也不富。有水有田有鱼虾,一日三餐饭不愁。可要富裕,就得有致富之路。

  如今,一幅幅现代化的、崭新的水乡风情画,近景和远景,把我引向远方的城镇和近处的市场,正向我诠释着,那岁月的斑驳,那年华的甜与酸,那生命的意义,那月辉树影下求索的梦幻与爱情。

  水乡风情画,画意平静、深远,耐人嘴嚼,余味隽永。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