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为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成渝地区合作建设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能源支撑,为提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综合能源保障。
目前,在成渝地区推进能源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能源规划不统一、资源分布欠均衡、基础设施供需不匹配、科技创新动能不足、一体化协同市场还未形成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统筹制定规划政策,形成能源产业合力
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对成渝地区综合能源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建立监管、协调工作机制及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夯实成渝地区能源合作基础,协调国家、地方、企业间能源产业发展的责权利关系,引导成渝两地抱团发展。同时,根据规划要求,共同研究出台促进成渝两地能源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二、充分利用能源优势,构建清洁供应体系
(一)发挥四川水电、风电、光伏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重点抓好水电开发,依托四川西南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有序推进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努力做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改善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
(二)发挥成渝两地天然气产量高的优势,提高天然气生产能力。推动页岩气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在成渝地区创建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
(三)发挥四川锂矿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加速带动产业链发展。打造锂电池循环全产业链积聚发展集群,从上游锂矿资源开采加工、到中游的各种锂电正极、负极材料,电解液、极耳、隔膜以及电芯的加工,再到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市场的动力电池、3C数码电池生产等环节进行全面建设。
三、坚持供给与需求并重,加强储运调峰体系建设
(一)在成渝地区适度发展“虚拟电厂”,保障我国国防能源,提升抗风险能力。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同时将成渝地区的小水电纳入“虚拟电厂”的储备力量。
(二)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建设。持续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建设满足气田生产、市场供应、应急调峰和富余气外输需求完善的管网体系,形成“川气自用、外气补充、内外互通、战略储备”的格局。力争“西电东送”1000千伏特、800千伏特高压战略新通道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电网规划。
(三)完善能源调峰体系。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重,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构建电力交易新模式,共同打造成渝区域电力销售市场一体化的共享平台。通过“源-网-荷-储”互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塑造能源电力领域开放共享型的平台,对接工业互联网。推进储气调峰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储气设施独立运营,注气价格原则上不高于门站气价。
四、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发挥成渝地区高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设立成渝两地能源科技专项合作平台。建设一体化人才市场,联合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人才资源数据库”。加快能源专业人才培育,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推进能源产业科技研究,创建能源新技术研发基地、能源科技转换示范基地、能源产业园区,实现产学研用的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架构。
五、打破能源市场壁垒,建立一体化协同市场
构造能源交易商业模式新业态,打造成渝地区市场一体化共享平台,实现能源资源灵活优化配置。增进成渝两地跨省电力交易,丰富交易品种,优化电网运行。开展成渝地区新兴产业协同规划,贯通成渝能源产业链,实现联动发展。